廖企鵝/向辛苦「特種行業」人員致敬
▲臺灣的旅遊產業已是「完全成熟」的激烈競爭市場。(圖/記者陳睿中攝)
文/廖企鵝
願生者康復,願死者安息!一個旅遊業友人,第一時間在FB上貼文的第一句話。
意外發生的這些天,大家都在找責任,但卻沒有人在找問題。誰的錯?誰該負責?誰該下臺?彷彿有人下臺後,如此慘痛的意外就不會再發生。真的不會再發生嗎?
「低價團品質不好」旅遊業要負責、「全臺遊覽車9成是拼裝」交通部要負責,「司機過勞」車行、旅行社要負責。民衆的思考方向,從一開始認爲因團費低廉,所以旅遊業者將本求利採用年份老舊的拼裝遊覽車;但後來卻發現,有可能是人爲意外所導致──司機過勞,於是認定旅行社該負起業務過失,因爲沒有讓司機休息。然而,這些都是以偏概全的論調,也無法防範意外的發生。
不管事件最後朝哪個方向發展,但可以確定的是除了家屬外,受傷最重的,將會是旅遊業。
事實上旅遊業除了必須面對市場的「完全成熟」競爭,還得從吃、玩、買、住多如牛毛的供應商體系中挑選合適的合作伙伴,不僅要面對三教九流的從業人員,還有複雜難懂的法規需要理解,更別說還得時時迎戰喜新厭舊的消費市場,以及動不動就客訴的奧客文化(有空可以上靠北旅遊業看看)。
旅遊業的複雜程度,絕非一般人可以想像。所以。千萬別用普羅大衆的思維來討論旅遊業,因爲那會永遠只是見樹不見林,治標而不治本。
▲近年消費意識擡頭,讓旅遊從業人員除了得面對複雜的工作內容,還得耐心處理「奧客」們的客訴。(圖/記者蔡玟君攝)
還記得剛進旅遊業時,前輩都會要求我們要有從事「特種行業」的體認(其實是特許經營):永遠在加班,加班費卻從未領過;永遠沒有固定的工作內容,即便每天做的都一樣,但卻個個都不一樣;只要能滿足客戶的需求,什麼事都做的出來。
業界常說:如果旅遊業都能做的來,還有什麼工作是做不來的?之所以踏入旅遊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熱情及熱愛;而待得下來的特質,則是擁有使命必達的責任心。想賺錢發財的就別來!特別是在國民旅遊業界,因爲,這是攸關人命的行業啊!
當然,意外發生本就該全面檢討,必須改進的就該積極改進。事實上旅遊產業中的每位從業人員,特別是第一線的司機、導遊、領隊、業務等,若人人都能提升自己的「職人精神」,用尊重自己的工作來贏得別人的尊重,不妄自菲薄、輕看自己,當司機變成師傅等級,隨車小姐、領隊(領團)成了專業導遊,旅遊業務們搖身一變成爲規畫師,且基於對工作的尊重有所爲而有所不爲,想必可以減少意外的發生機率。
此外,對於旅遊業來說,臺灣早該進入「極大極小」的經營市場了。所謂的「極小」,就是朝專精的客製化市場深耕;而所謂「極大」,就是車行、旅行社、飯店等都該努力朝大型組織前進,因爲當組織大到一定程度,經營者就會將風險考量放在第一位,人員的管理也才能上軌道,給予旅客更多的保障,唯有如此,才能慢慢跳脫低價市場的競爭。
▲若旅遊業從業人員都能時時自我提升,尊重自己的工作,相信亦能推升臺灣觀光品質。(圖/記者張一中攝)
至於公務體系,則須強化ARTC(車輛測試中心)的檢測規範,這不僅是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爲臺商都能在大陸、東南製造暢銷遊覽車,我相信臺灣的組裝技術與能力絕對沒有問題。若ARTC能作爲控管安全的守門員,徹底督促車體場升級車輛安全性,才能杜絕遊覽車意外的發生,因爲降低關稅開放遊覽車進口的說詞,不過是利益團體的主張罷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雖然已經離開旅遊業界,但這輩子仍以旅遊人爲榮。向辛苦的旅遊從業人員致敬!
好文推薦
● 廖企鵝,因爲愛吃愛玩從事旅遊業30年,歷練過旅行社各部門及職務,待過逾10家的旅行社,執有國際領隊、華語導遊、旅行業經理人執照。2013年離開職場,現爲3家麪館負責人。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