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老街拾起流年歲月 滾滾遼河

遼河老街全長1.3公里,最早形成於雍正4年(1726年),後來漸成繁華街市,並漸向東移,最熱鬧時間是1861年到1933年間,後來一度凋零落沒,但古建築留了下來,多在100到150年間,較完整的約有31處,如今已成了老街的「鎮街之寶」。

遼河老街活化計劃,最早在2008年展開,準備打造成步行商業街,包括遼河老街博物館民俗博物館等,還有營口老文化人的書畫藝文在此展出,兼具茶館戲院,再融入西式酒吧咖啡館,目前已完工約95%,計劃2012年5月開幕。

沿着老街行走,路旁處處可見介紹老街建築和歷史的說明牌,似乎已完全準備好向遊人光榮的展示這裡曾經走過的年月。

西砲臺見證甲午戰爭

西砲臺遺址位於營口市西側,是遼河入海處的左岸,曾是清朝在東北修建的近代海防軍事工程,最早建於西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軍曾在此處成功狙擊日本的侵略,成爲中國人民反抗外夷侵略的歷史見證。1963年成爲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在2006年5月確定爲大陸第6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多年前,清政府爲保護大陸東北門戶,並加強海防,令當時北洋大臣會同盛京將軍,在遼河入海口東岸修築砲臺(即今西砲臺),呈「凸」字型建構,由護城河圍牆和砲臺等主體組成,成爲1大2小形式;牆下有8處暗砲孔,軍械庫彈藥庫位於其下,另有20釐米和15釐米等多種口徑的銅砲和洋裝砲,遊客來到此處,看着靜靜的砲臺,映襯着四周的綠地藍天,將歷史拉回200多年前驚天動地的海戰現場。

媽祖廟大陸位置最北

媽祖廟是營口市民間信仰的另一特色原本屬於大陸南方福建沿海漁民信奉的神祗,因漁民打漁來到營口,也結下不解之緣,並將保護他們來此地的媽祖誠心供奉,如今已成了大陸在海岸線位置最北的媽祖廟。

這裡的媽祖廟和臺灣不同的是,此地的漁民人數有限,常來廟祭拜的信衆也不多,反而是附近對於媽祖信仰一知半解的當地人,三不五時聚在廟前撲克牌聊天,讓人感到媽祖也在無形中保護渤海北疆

大橋彎繞川流渤海

遼河特大橋橋長3326公尺,是距遼河出海口最近的大橋,連接營口市和盤錦市,大橋路線全長4.4公里,主橋面寬32.6公尺,跨度達436公尺,是長江以北跨度最大橋樑。150.2公尺的主塔,也是東北地區橋樑的第1高塔,是遼寧濱海公路上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和重要節點。從橋上向下望,滾滾遼河從腳下滄流而過,既富裕了此地千萬農漁民,也開創造船等新工程的衍生,生氣盎然。

遼河在特大橋附近形成地理景觀上十分少見的「大彎繞」,先是繞出個鴨舌島,再繞到出海口,如今鴨舌島甚至成了許多民衆最愛的世外桃源,遠離塵囂,濃郁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