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陸推替代能源 臺太陽能產業大進補

中國積極佈局太陽能產業臺廠有在中國設廠業者,包括新日光茂迪太極和強茂,挾地利之便可輕易分食國內訂單;至於其他業者如碩禾、綠能昇陽科等,也可望間接受惠。

文.方惠萱

能源危機已是當今世界不能迴避的問題,在替代能源備受關注下,各界紛紛搶進太陽能市場

中國現任領導人習近平日前訪美,與美國總統歐巴馬簽訂《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期望中國到2030年時,碳排量將比2005年下降六成。爲此,中國國家能源局日前宣佈,今年中國目標產能加碼5.3GW,讓原本已高居世界第一的太陽能電站規模17.8GW,再次衝上23.1GW。中國開發替代能源,搶進太陽能產業的企圖心可見一斑。

政策推動 太陽能訂單暢旺

在政策加持下,中國大廠積極佈局太陽能產業,包括中國強茂集團旗下江蘇艾德因應太陽能模組需求爆發,第二季大舉擴產,期望明年第二季時可將產能擴增至1.2GW。

有鑑於半導體業面臨整並,太陽能產業也朝專業化整並方向前進。江蘇艾德太陽能針對太陽能電池片設備產能部分,將與茂迪集團進行整合,外界預估該合作可望協助二者站上全球第一大太陽能模組專業代工廠的地位,勢必也爲臺廠供應鏈帶來相關利多。

目前臺廠有在中國設廠的業者,包括新日光(3576)、茂迪(6244)、太極(4934)和強茂(2481),挾地利之便可輕易分食中國內需訂單。 至於其他業者如碩禾(3691)、綠能(3519)、嘉晶(3016)、昇陽科(3561)、元晶(6443)與國碩(2406)等,也可望間接受惠。

此外,外資也同樣唱旺太陽能產業,巴克萊證券認爲,太陽能電池、矽晶圓和多晶矽的報價持續改善,加上需求端受惠於中國、美國和新興市場等,今年以來已年增18%。

在各界持續看好太陽能產業的同時,臺積電(2330)在八月底拋出震撼彈,表示目前臺積太陽能技術不具成本優勢,因此關閉太陽能廠止血。

臺積電退場 元晶上市喊進

外界分析認爲,其實臺積電在六年前決定搶進太陽能領域的時候,主流技術矽晶市場已經被中國業者搶佔,因此臺積電以CIGS薄膜技術切入,希望找到太陽能產業藍海;不過,雖然臺積太陽能CIGS薄膜技術具有國際競爭力,成本卻無法與國際競爭,只好在今年即刻止血。

另一方面,元晶在十月一日正式掛牌上市,挺進太陽能市場,成爲臺灣五年來第一個掛牌上市的太陽能廠。元晶與子公司積極佈局國內太陽能市場,國內已擁有四十八座運轉售電之太陽能電站,今年又陸續於新竹、臺中、臺東屏東建置新案,預估明年運轉售電之電站數量可望超過一百座,總設置容量達十MW。

在新竹的元晶工廠,目前擁有太陽能電池七百MW、模組四十五MV之產能,爲國內第五大太陽能電池廠。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表示,預計在2017年可將太陽能電池產量拉昇至1.6GW,成爲全球最大單一太陽能電池工廠。

元晶指出,中國要增加裝置量,對於元晶的銷售量可望有顯著幫助,因爲中國自己產的電池不夠,而且需要的是高效電池,但他們產出的比例,大概有四成無法達到標準,所以一部分轉往東南亞外,另一部分的高效電池就跟臺灣買,也讓臺灣太陽能電池需求量增加。

元晶目前在下游電廠部分聚焦於臺灣市場,暫無走向中國的打算。元晶表示:「中國的情況,關係不夠好是沒有辦法拿到訂單的,這種業務型態比較不容易推,因此目前中國的業務以賣電池爲主。」

觀察整體太陽能市場,元晶認爲明年市場仍然處於缺貨狀態,其中美國目前因有租稅優惠,所以不少大企業如Google、Facebook等,爲了節稅都在建置自己的太陽能站,以該利基與中國擴大內需來看,並依今年動工、明年完成建置的進度,再加上東南亞、澳洲等市場,可以想見太陽能電池需求仍然強勁。

新日光入股歐太陽能開發

另一大電池廠新日光則是積極佈局國際市場,其轉投資太陽能系統整合公司永旺(6466)九月宣佈投資歐洲太陽能系統開發商Phanes Group,取得30%股權,並藉此拿到包括西歐、非洲、中南美洲、中東及東南亞等地區,總計超過八百MW的太陽能電廠開發權利,當中,約有四百MW將可於未來十至十二個月內立即動工興建。永旺評估在2016年完成全球各地之電廠建置後,可達成全球日不落之太陽能電廠佈局,而太陽能系統業務之高投資報酬率,可望成爲新日光的成長動力。

除了子公司動作頻頻,新日光董事長林坤禧同樣看好太陽能的動能,並於九月中與合庫簽訂三十三億元聯貸案。林坤禧稱,全球太陽能需求穩定成長,幅度約維持在每年20%至30%之間,公司訂單已經排至年底,產能也已滿載,甚至還需透過外包才足以應付需求,明年也持續看好。(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790期www.moneyweekly.com.tw,行動版APP下載http://tinyurl.com/ngpv39u。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