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環保的省思

譚偉恩

沒有Green Peace爲環境聖戰勇氣,也沒有像Jean Goodall女士專業的環保知識,但對於政府或多數人不停強調消費刺激經濟觀點心中無限多質疑。當代人類的消費大部份是不太需要的東西;這樣的消費行爲背後是巨大的浪費浪費時間、浪費金錢、當然更耗損地球資源。五花八門的產品加上精美的廣告行銷,總令人理智失控,忘卻環境意識無法獨立思考。其結果是,我們以爲自己過着現代化品質尚可的生活,但其實是離美好極度遙遠,更糟的是,我們可能每天都在破壞美好!

跟隨一位平凡作者不平凡的勇氣與自我反省,在No Impact Man一書(中文譯爲「環保一年不會死」),我不時切換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立場與自己對話和爭辯;兩者的互動關係是如此微妙又異常緊繃,無論是學理實務上都難有定論與通見。然而,作者Colin Beavan卻與他可愛且可敬的家人從生活品質、勞工健康、社區營造、生態平衡、珍惜資源等各方面,用力行的記錄方式,回答了經濟與環保是否可尋找到一個平衡點的大哉問。而他與家人在曼哈頓故事證明,環保的消費行爲可以在都市化生活中被落實,可更以帶給生活在地球上的每個人享有更安全與美好生活之機會

無論是作者居住的紐約,還是我自己的故鄉臺北,這些繁華城市往往極度沒有可能發生「改變」;那代表着要過一個低污染的環保生活非常困難。「改變」就是修正現況,往往伴隨種種既得利益或便利的失去,我們可能失去「購物犒賞自己的機會」,「被電視搖控器掌控的機會」,「開私人轎車的便利」…;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能和作者一樣地落實環保消費,也會因爲「改變」的勇氣而得到「與家人更多的相處時光」、「簡單生活的創意」、還有「和自然成爲朋友」;在每一個改變中,轉變的意義與學習謙卑是一種不被經濟學尊重的人生價值,但它們卻是美好生活的必要條件。

經濟成長的時候,我們真的有過得比較美好嗎?金融風暴襲擊的此時,我們就不必再超時工作了?如果人類沒有反省,沒有修正,沒有珍惜,那麼最後就沒有真正的幸福與自由可言。如果我們繼續追求表象的現代化生活,用工作與消費來渡過每一天,那麼PVC的毒害戴奧辛毒氣黑心食品中的各種毒物,還有其它環境衝擊只會越來越多;同時,距離沒水喝,沒糧吃,沒新鮮空氣可以呼吸的日子越來越近。想想看,穿着最時尚衣服坐在最毫華的轎車裡,手上把玩者最尖端的3C產品,但如果妳/你只能喝消毒水,吃基因改造食物,外加一張防毒面具才能在城市遊走,幸福嗎?我想很難美滿吧……

●作者譚偉恩,政治大學博士研究生,紐約慢食協會會員。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