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鷹基金:流動性擔憂緩解 加速風格轉向

金鷹基金權益研究部策略研究員金達萊

首席經濟學家兼權益研究部總經理楊剛

A股橫盤2個月多之際,5月17日大盤突破震盪箱體上沿,單日明顯上漲。截止5月17日收盤,上證綜指漲0.78%,創業板指漲3.60%,中證1000跌0.08%,分化依然明顯,成交額9300億元。

結構上,茅指數大漲2.79%,電氣設備食品飲料、有色領漲,分別上漲2.77%、2.19%、2.19%;非銀、紡服商貿下跌明顯,分別回調1.36%、1.36%、1.28%。

最近一期週報中,我們已提示,在國內通脹數據公佈和社融走弱後,週期行業出現回調,同時食品飲料、醫藥、電子等抱團板塊出現反彈,呈現較明顯的存量資金下的風格輪動。上週週五,北上資金再現較大金額的反向流入。5月17日A股終於突破最近2個月的箱體震盪而繼續有較明顯漲幅,我們認爲可能與以下因素相關:

一方面,海外流動性擔憂的釋放,市場信心有所修復。4月美國CPI破“4”,市場擔憂因高通脹,美聯儲將加快縮減購債、回收流動性。從美國4月CPI來看,分項上主要由交運和住房拉動,分別受益於補貼刺激和疫情好轉後的服務業消費,隨着疫苗注射鋪開和刺激補貼的退出,美國通脹水平也會向常態化迴歸。

此外,2020年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框架已發生重大調整,對通脹容忍度有所升高。在目前聯儲主席鮑威爾的公開發言中,也將通脹定性爲是“暫時的”,而近期多位美聯儲官員也認爲,美國經濟處於復甦的道路上,雖仍面臨風險,但討論減碼寬鬆仍爲時尚早。

近期全球通脹的擔憂更多來源於供給端,前期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疫情加劇引發供需矛盾。目前可以觀察到,印度疫情小幅緩解,日均新增病例回落至35.5萬(七天移動平均),日均死亡病例已經低於4000例。

隨着海外流動性擔憂的緩解,外資流入成爲打破A股前期震盪箱體的資金力量。5月11日以來,隨着美債利率上行,北上資金呈現帶有連續性的流出,但彼時A股節奏受北上資金流出影響並不大。不過,北上資金流動在5月14日呈現大幅反向流入(90億),5月17日則延續強勢,繼續出現小幅流入(23億)。

另一方面,國內經濟仍存韌性基本面有支撐。生產端,預期內轉弱。4月工業增加值同比9.8%(前值14.1%),兩年平均增速爲6.8%,較3月提升0.6%;4月環比0.52%,相較於2017年-2019年環比,符合季節性正常水平。4月生產端轉弱存在合理預期,來自於3月“就地復工”紅利的消退、大宗價格上漲抑制利潤、同期PMI生產已有環比走弱。

投資端,製造業投資持續回升。4月固投累計同比19.9%(前值25.6%),但環比增長1.49%,兩年年均複合增長提升至3.9%(前值2.9%)。結構上,1-4月基建(不含電力,2.4%)、地產(8.4%)、製造業(-0.4%)投資均較1-3月有所好轉,地產和製造業改善更明顯。其中,基建投資改善相對落後,對應着4月廣義信貸收緊對於基建項目的制約,後續政府債加速發行或將改善基建投資;地產方面,拿地建安均放緩,房企開工意願呈現不足,地產景氣度雖然較高,但有減速;在我國出口供需錯位優勢和地產韌性下,製造業投資改善仍均有支撐。

消費端,修復偏慢,服務型消費復甦延續。4月社零同比增17.7%(前值34.2%),較2019年同期增長8.39%(前值11.85%),兩年平均增速亦有環比回落。分類型來看,4月金銀珠寶(19.7%)、菸酒類(26.1%)、通訊器材(28.6%)等可選消費品較2019年同期表現快於整體,且較3月改善加速;餐飲收入同比46.4%,較2019年同期增長3.0%(此前3月爲3.5%,1-2月還不及2019年同期),疫情受損的服務型消費改善延續。

打開APP閱讀最新報道

除上述來自基本面的因素影響外,最近幾天有關某私募人士實名舉報引發的較大市場轟動以及監管部門的迅速介入,一定程度也對今天的市場風格演繹產生影響。我們觀察到,一批小市值績差股日內出現較顯著下跌,與此同時,前期跌幅已較大但基本面仍可靠的機構重倉品種出現強勁上漲。拉長看,在A股市場生態進一步改進,投資者合法權益受到更有效保護的前景預期下,基本面優異、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好公司有望持續受到普遍關注並可能享受到長期的估值溢價,而公司經營平淡、卻“醉心”於題材炮製和資金推動的績差公司,將被越來越多的理性投資者所拋棄。換個角度講,“向陽而生”,也是最終能推動國內資產管理行業實現“基業長青”的最基本保障

展望後市,我們認爲,國內經濟將延續向好趨勢,行業景氣度整體並不差,在擔憂政策收緊、估值待消化的A股投資者糾結情緒進一步消化後,市場有望開啓新一輪行情。

新能源、醫藥等前期抱團的賽道型品種,可重點圍繞性價比擇股。另外,近期可關注被通脹擔憂所錯殺、但下游需求不差的部分中游製造,尤其是行業龍頭,如出口鏈相關的家電、汽車、紡服、機械等;在2季度PPI加速衝高背景下,低估值的順週期存在短線機會。而受益於疫後經濟修復、基本面在持續改善但估值並不貴的金融股也仍可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