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速調整不合時宜規範 健全陸生制度化發展

劉性仁

適逢中國大陸正舉行高考,根據大陸教育部統計, 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總數爲915萬,比去年減少2%。這是自2008年高考報名人數達到最高峰時的1040萬之後,這已是連續第四年出現下滑趨勢。報考人數減少,相對來說錄取率增加,約估達百分之七十五,大陸學生人數因各項因素而減少,倘若臺灣沒有誘因動因,恐怕想要吸引陸生來臺,挑戰甚大,更別說想要招到優秀的陸生,臺灣各大專院校亦應重視相關情況發展,以謀求因應之道。

關於陸生來臺政策,已經實行一段時間,其優缺點理應有檢討的必要,關於不合民主精神人權公平原則部分,需要傾聽當事者陸生們的心聲,以作爲政策研議及修改參考之依據。平心而論,臺灣政府對於不合時宜陸生政策能有修正心態實屬不易,值得喝彩;對於陸生,除了將「三限六不」中不合時宜的部分進行檢討修改之外,尚有一些必要性及生活上的制度觀念殊值一併檢討。

舉例來說,除了陸生最關心的醫保、手續繁雜費用高、是否能夠擔任非工作性質學術助理問題外,這些問題都圍繞的平等及免歧視之核心概念;陸生其實面臨最大的困擾還是如何能夠避開政治的牽連與干擾,以獲得單純之學習環境,這其中包括法輪功的圍繞及避談一些無謂的政治議題。另外,在生活上,聽到麪店中的「大陸妹」,心中難免五味雜陳,不是滋味。又如陸生驗證手續繁雜費用高、在各大機關圖書館中查閱學術資料困難性敏感性等問題,亦都有待一一克服。

我們樂見具有開放心態的教育部,願意配合及調整不合時宜之政策;也樂見相關部會願意與教育部共同研議。臺灣需要開放及自由的環境,而非閉鎖及封閉,大家不妨捫心自問具有陸生的臺灣校園,對於師生及校園發展是否更具多元化?讓我們能夠知所警惕以強化競爭力,臺灣唯有自由與開放才能因應全球化下的各項挑戰。職是之故,我們透過一場又一場的座談會公聽會研討會,形成的共識越來越清楚,那就是一個無歧視及開放的自由環境,纔是真正的臺灣特色與臺灣軟實力強項,彰顯臺灣的民主價值。從實際的生活檢驗陸生來臺政策,讓我們更能看清問題的本質,期盼臺灣上下都有健全的心態,將陸生來臺制度化正常化,以突顯臺灣優質包容的一面。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