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再塑發展新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人、產、城”如何統籌佈局、良性互動,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課題。近些年,福建泉州晉江市在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的同時,着力推進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積極探索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不分內外,都是晉江人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製造研究所裡,學科骨幹的照片和簡介貼在牆上。1981年出生、具有博士後工作經歷的夏安俊,就是其中的一員。2016年,夏安俊從北京舉家南遷,如今已成爲新晉江人。領到一次性安家補貼,每年有人才津貼,妻子被安排在當地一家國企工作,夏安俊享受了晉江的一站式人才“禮包”。

“這裡有好的科研平臺,也有好的生活環境。”跟記者交流中,夏安俊流露出對眼下工作生活狀態的滿意。

晉江對人才的重視,遠不限於夏安俊這樣的高層次人才。全市戶籍人口120.9萬,外來常住人口常年保持在100萬以上,晉江不分內外,想方設法讓外來人口來得了、留得下、融得進。

晉江在福建率先實行居住證制度,此後不斷提高政策“含金量”。目前,外來人口可享受的市民化待遇已有30項。以子女入學爲例,晉江281所小學(含一貫制學校)中,外來人口子女就讀人數佔全市小學生總量的一半以上,92.9%的外來人口子女在公辦學校入學。

隨着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晉江不少農村人口進城。晉江拿出好地段建設安置小區,同步配套公共服務設施,讓15萬農民過上城市新生活。

位於紫帽核心區的霞茂山莊,是紫帽鎮霞茂村的安置小區,常被外地人當成商業樓盤。“安置小區建得這麼好?”每次有人問起,鎮黨委書記柯榮圍總要回一句:“不只是紫帽鎮,晉江其他地方也一樣。”

產城融合,瞄準高品質

晉江創新創業創造園,起步之初就瞄準國際一流產業規劃建築設計請的都是行業領域的全球知名機構。

鄉村工業化起步的晉江,曾經“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泉州市委常委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說:“缺少城市平臺支撐的產業化,是難以持續的產業化。”

晉江痛下決心,補上城鎮化短板。住宅進小區,企業進園區,產業集約化,城市“組團化”。產城聯動中,城區佈局不斷優化。以梅嶺組團爲例,規劃用地7500畝,29%用在商住開發,13%用在就地安置,剩下的面積都用在民生設施、公共空間和生態養護上。

即將啓用的晉江市醫院新區,不僅硬件一流,還成功“聯姻”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共同打造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

已經交付使用的晉江市第二體育中心臨水而臥,空中俯瞰,曲線流動,狀如海蚌主場館設計建設具有國際一流水準。作爲第十八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的主場館,這裡將在明年10月吸引世界目光。

城鄉統籌,下好一盤棋

剛到園阪村衛生所不久,柯志雄就把全村走了個遍。經過一週多時間摸排,村裡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等都有了健康檔案。他還繪製出一張健康地圖,不同顏色的小點代表不同類型疾病,全村村民健康狀況一目瞭然。

柯志雄是來自晉江市中醫院全科醫生。包括中醫院在內,晉江3家龍頭醫院牽頭組建緊密型醫共體,各有責任區,服務“末梢”就是社區和村衛生所。依託醫共體建設,晉江構建起全域“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

新塘街道梧林村是晉江有名的僑村。這裡的洋樓番仔樓、閩南大厝等百年古建築羣,刻滿了閩南華僑的鄉愁。晉江整體收儲保護核心區,對136棟古建築進行保護。

“外地人嚮往,本地人留戀。”這句話,如今被不少晉江人掛在嘴邊。過去,他們習慣於商場上的忙碌、工廠裡的打拼,如今也可從容放慢腳步,品味都市風情,品咂鄉村鄉愁。

“過去,我們是產業推着城市走,今後將更多轉向‘城市帶着產業走、產業城市聯動走’,下好‘產城融合、城鄉一體、城鄉統籌’一盤棋,傳承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把晉江打造成國際化創新型品質城市。”劉文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