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美豬牛進口5大層面!農委會公佈17點Q&A一次說清楚

農委會公佈17點Q&A一次說清楚爲何進口美豬牛。(圖/取自農委會臉書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政府將在明年1月鬆綁美豬牛進口,農委會針對針此議題整理5大層面,包括關於萊克多巴胺背景?爲何要開放的緣由?是否會對產業造成影響?萊克多巴胺食用是否安全?和消費者不想買到如何避免?共17點Q&A完整說明。

Q&A中解釋萊克多巴胺是一種相對安全的乙型受體素,原本開發用於治療人類氣喘,但效果不佳,因此停止臨牀用藥開發未正式上市。添加於動物飼料中可增加家畜家禽瘦肉比例、降低脂肪比例及減少飼料用量優點,因此做爲動物肥育期飼料添加物

▲農委會表示,美方非常關切我國採取的措施有無科學依據,並作爲推動臺美FTA的重要指標。(圖/取自農委會臉書)

至於爲何要進口,農委會說明,在確保食安、照顧產業的前提下,政府希望爭取更大的國際空間, 因此經過嚴謹的風險評估後,參考國際規範開放萊豬進口。臺灣是國際社會的一份子,除了考量國情與消費習慣,也必須遵守國際規範。政府針對含萊克多巴胺豬肉及30月齡以上美國牛肉進行嚴謹的風險評估之後,確認無食用安全疑慮,在落實標示與管理措施下,對產業應不致有影響,且促進臺灣的國際參與,因此決定開放。

不少民衆擔心吃吃萊豬真的安全?農委會表示,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牛肉已開放進口8年多,大家很習慣享用美國牛肉。美國豬肉與牛肉含有的萊克多巴胺是一樣的成分,每人每天要吃超過33片200克排骨,天天吃而且連續吃5到10年,纔可能超過安全攝取量

▲▼農委會指出,政府會要求餐廳小吃業者標明內臟產地,讓消費者有所選擇。(圖/取自農委會臉書)

若喜歡吃豬內臟,要注意什麼?農委會提到,目前進口的豬雜豬腳蹄膀)、腱子蹄筋大腸爲主,至於豬肝、豬腎及豬肺,至今沒有進口。即便有業者進口,每個人每天要吃1.5 公斤豬肝或0.67公斤豬腎(約2.5副腰子),而且要天天吃而且連續吃5到10年,纔可能超過安全攝取量。政府會要求餐廳及小吃業者標明豬內臟的產地,讓消費者有所選擇。

農委會表示,國人年豬肉總消費量約90萬公噸,美豬已進口20餘年,因爲國人愛吃國產溫體豬肉,目前國產豬肉的市場佔比約90%,目前國內有6759戶養豬戶,飼養551萬4千頭豬,每年可以提供市場82萬公噸國產豬肉,產值高達709億4千萬元,自給率達到90%。

▲農委會強調,任何豬肉食品,都要標示豬肉的原產地。(圖/取自農委會臉書)

農委會接着強調,然而,臺灣進口豬肉的市場佔比約10%,進口豬肉大約是8萬公噸,主要來自加拿大(市場佔比約4.1%)、西班牙(1.5%)、美國(1.2%)、丹麥(0.9%)等國家,換算國人的美豬食用量,臺灣平均每年食用0.49公斤的美豬,未來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約佔0.1公斤,相較於總體食用量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