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線教育莫“越線” 對違法違規平臺從嚴打擊

標題:在線教育莫“越線” 對違法違規平臺從嚴打擊

在線教育莫“越線”

網課亂象開刀

本報記者 劉 嶢

上海市一名初中生觀看在線教育課程視頻 新華社記者 劉 穎攝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線教育異軍突起,各類網課陪伴中國大中小學生度過了“停課不停學”的難忘時光。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已達4.23億,較2019年6月增長了82%。

面對挑戰與機遇,在線教育市場發展駛入快車道,但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值得關注的問題。近日,針對在線教育行業存在的種種亂象,多部門展開整治行動,目標直指在線教育平臺的有害信息、盜版網課等突出問題。

對違法違規平臺從嚴打擊

在線教育市場的持續升溫不只體現在用戶規模的增長,相關企業同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共有2.5萬家在線教育企業註冊成立,平均每天新增120家。

試水者衆多,平臺內容卻參差不齊。一段時間來,一些網站平臺無視社會責任,屢屢利用網課推廣網遊、交友信息,甚至散佈色情暴力、詐騙信息,危害廣大學生特別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爲此,中央網信辦、教育部近日啓動爲期兩個月的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專項整治,聚焦網民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在不同環節開展治理。

對於網課平臺的規範發展,專項整治提出了明確要求:開設未成年人網課的各類網站平臺,必須切實承擔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要對課程嚴格審覈把關,確保導向正確;開設評論互動功能要建立信息內容“先審後發”制度;要加強網課頁面周邊生態管理,不得出現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不得利用彈窗誘導點擊不適宜未成年人的頁面;不得推送與學習無關的廣告信息;不得利用公益性質網課謀取商業利益。

事實上,在此前的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中,已有多個在線平臺因推送低俗色情等不良信息,故意利用暴力恐怖、八卦秘史等有害內容引流等行爲遭到網信部門查處,其中不乏本站、愛奇藝互聯網巨頭旗下的教育平臺及頻道

孩子平時用電腦或iPad上網課,我都會在旁邊陪伴觀察一會兒,以免平臺上跳出不良信息來。”浙江杭州家長林建霞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她同數億名中國家長一道,陪伴孩子度過了兩個多月的網課旅程,但她認爲,還不能完全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在線教育平臺。

“身邊有同事發現上網課的孩子玩起了遊戲,一問才發現有的平臺上竟然有遊戲推廣鏈接,令人防不勝防。”林建霞說,從此以後,自己也會對上網課的孩子格外留意。

林建霞的擔憂並非過慮。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多個直播平臺的網課頁面中“安插”有精心包裝的遊戲廣告,將不少上網課的孩子“拉下了水”,有的孩子甚至爲購買遊戲裝備和打賞花去數萬元。

對於種種網課亂象,中央網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對利用網課損害未成年人權益的不法行爲採取“零容忍”態度。在專項整治期間,各地網信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將進一步加大對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違法違規行爲的執法處罰力度,按照露頭就打、從嚴從重原則,依法處置違法違規網站平臺和相關機構,爲未成年人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學習環境。

向盜版網課“宣戰”

艾媒諮詢預測,到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超過4800億元。隨着在線教育的市場紅利見長,盜版網課問題近來頻繁出現。據多家版權服務機構發佈的報告顯示,近年來盜版侵權事件大幅增加,在線教育首當其衝。

目前,互聯網二手交易平臺、網絡社交平臺羣組已成爲盜版網課的常見交易平臺。記者在閒魚、微博、百度貼吧等搜索發現,其中存在不少售賣盜版網課的信息。很多盜版課程的售賣者通過“掛羊頭賣狗肉”的方式,打着課程諮詢、賬號租借等名義或是用更改產品標題的方式,低價出手盜錄的網課視頻。

爲何盜版網課屢禁不止?有業內人士表示,盜版網課背後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和成熟的“網課代理”模式。不法分子在網課平臺上翻錄課程後,存放在網盤之中,在網絡上售賣。一些盜版組織還會發展代理,以擴大銷售規模。這些發展而來的代理商,有不少是購買過網課的學生。

與此同時,面臨盜版危機的在線教育行業,卻存在着知識產權維權意願低、維權成本高的現狀。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初期階段,平臺之間競爭激烈,部分企業對於打擊盜版缺乏動力

盜版網課直接侵害企業合法權利,嚴重侵蝕社會創新動力,更給消費者造成損害,持續加大打擊盜版網課力度已成共識。

近日,國家版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四部門聯合啓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2020”專項行動,“在線教育版權專項整治”位列其中。據瞭解,專項行動將大力整治在線教育培訓中存在的侵權盜版亂象,切斷盜版網課的灰色產業鏈條。

不少在線教育企業和平臺也行動起來,向盜版網課“宣戰”。新東方在線近日在各大社交平臺、網絡購物平臺上進行排查,聯合平臺管理方對盜版網課的店鋪、賬號及頻道進行封禁,並保留索賠的權利。

把好教師和課程質量關

除了外部環境,在線教育的本身也面臨着“自強”的壓力。隨着在線教育行業的競爭加劇,越來越多的優質資源正在向頭部企業傾斜。業內人士預計,在線教育市場飽和之後,一些中小機構和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平臺將面臨淘汰危機。

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在何處?關鍵在於內容,在線教育要贏得未來,要實現長遠發展,就更要把好質量關。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日前發佈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我國網絡課程教學目前處於“適應性衝突”階段——網課開設率與參與度較高,但教學效果仍待進一步提升。課題組負責人表示,疫情期間大規模的教育信息化普及試驗中,網課教育爲彌合教育不公平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對各級教育機構治理能力提出全新挑戰。

此前,諸多在線教育機構出現了系統不穩定、服務能力不足、師資力量良莠不齊等問題。例如,根據教育部要求,從事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教師資格,並接受社會監督,培訓機構應將教師的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師資格證號在其網站及培訓場所顯著位置予以公示。但一些在線教育機構教師“無證上崗”的問題依然存在。

線上線下融合是教育發展的方向,但在線教育絕不是簡單地把傳統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搬上網絡。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專家組成員王本中表示,應該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互聯網手段,改造教學模式,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真正使在線教育成爲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

針對在線教育的問題,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有代表、委員建議,儘快制定出臺全國在線教育規範,構建在線教育標準體系。同時建立全國在線教育協同管理平臺,發現問題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