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300分以下考生逼近20萬,龐大的低分考生說明了什麼?

來源:陳志文觀察(微信公衆號)

2020年全國高校錄取已結束,大一新生入學有一段時間了,回頭看今年的高考數據,值得深思

2020年,河南高考報名人數115萬,全國之最,遠遠高出第二名的廣東,和北京、天津、上海相比,幾乎是這些地區考生的20多倍。考生衆多,著名高校又少,河南是中國高考競爭最激烈的省份,沒有之一。

在這種氛圍下,河南考生的勤奮努力程度也是有目共睹且數一數二的。

今年河南高分考生數也創造了歷史最高,僅理科600分以上的便達到4萬多人,然而考600分以上卻還不能保證進入一個好一點的大學,一時成爲輿論熱議焦點

但沒有人注意的是,另一方面,河南的低分考生也創下最多的紀錄

高考750分滿分,河南300分以下考生有多少人?200分以下又有多少?人數之多,可能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有人發我一張表,顯示河南300分以下的考生多達49萬,問我的看法。

這一數字讓我驚訝。但仔細研究後發現,這組數字是存在錯誤的。

這組數據,只是簡單按官方公佈的高考報名人數,減去各省一分一段表300分以上的人數得出的。但實際上,高考報名總數中包含了大量的中職單招人數,並非傳統意義上7月份走進高考考場的人數,因此,簡單相減肯定是錯誤的,差距比較大,應該減去單招人數,也就是中職報名人數再計算。

也是這個差異,導致很多人錯誤計算出龐大的復讀生人數。即報名人數與以前不同,有中職的很多人,不僅僅是普高的學生。很多中職學生只參加單考招生,總分不是750分。

不過仔細研究後我發現,雖然沒有近50萬那麼多,但低分考生着實不少,也遠遠超出我的想象,相信也超過了一般人的想象。

根據河南省招辦公佈的2020年一分一段表,100-300分區間的總人數是15.8萬,其中100-200分的是3.1萬。100分以下人數是多少?招辦沒有公佈。

不過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其他地方的數據。在江西,也是一個考好大學很難的地方,100分以下的考生近1萬人,而江西考生總數僅有38.94萬。

黑龍江公佈了全部的一分一段表,雖然報考總人數官方公佈的是21.1萬,但根據一分一段表,參加了7月高考的只有18.3萬人。在這其中,理科300分以下(不含300分)的25713人,佔比是22%,其中包含了2291人是零分文科300分以下(不含300分)的則是23103人,佔比約35%,其中包含了2746人是零分。

根據這些數據,我們簡單做一個推測,在河南100分以下的人數至少是上萬的,達2萬人或者3萬人也屬正常。換句話說,河南300分以下的考生,至少也在17萬人以上吧?

300分以下是什麼概念?如果按百分制換算,在河南就約等於有17萬以上考生的分數是30多分,其中還有大約4萬以上的考生不到26分。在黑龍江,就約等於有超過35%的文科生、22%的理科生在40分以下。

疫情的影響嗎?可能有,但顯然不是主要原因。回溯三年的數據,我們會發現,低分考生數字每年都有波動,但一直是一個巨大的羣體存在着。多年前,因爲某省零分與100分以下的考生過多,還曾引發公衆質疑,於是很多省市不再公佈100分以下的考生人數。

智力智商問題嗎?顯然不可能,怎麼可能上萬人甚至十幾萬人智商不夠?

試題難了嗎?顯然不是,今年全國各地高考高分考生人數普漲,分數線也隨着普漲,恰恰從一個側面說明試題難度穩中有降,偏簡單了。

是老師的水平問題嗎?顯然也不是,這個分數連基礎的基礎都沒有拿到。近年高考試題難度在保持穩定的同時,爲了減負,簡單化、水平化趨勢明顯,考察基礎知識的送分題分值也遠不止這點分數。如果說更高分數段人少是因爲師資水平問題的話,300分以下的基本和師資水平是無關的。

那麼,答案只有一個:這些孩子沒有學習,或者說不願意學習。

對於有些孩子,可能堅持參加完高考,就已經是對父母最大的回報與交代了。至於那些低於200分的孩子,恐怕隨便在大街上拉一個人進考場,可能也會比他們考得好,因爲這些人可能更珍惜這個機會,考試會更認真。

我大約能想象出,對於一部分孩子,參加兩天的高考幾乎是一場折磨。因爲在教室裡認真坐兩個小時,不能玩手機、不能左顧右盼,是很難的事情

這一組龐大的數字,給我們揭示了一個基本道理:無論什麼原因,總有一些孩子是不願意學習的,或者說不喜歡學習的,還不在少數。

因此,我們就更能理解高考期間總有一些孩子丟三落四或找錯考場,或因爲找遺失的手機而錯過入場時間:對他們來說,還有比高考更重要的事情。

這一事實也提醒我們很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研究者與政策的制定者,千萬不要想當然,默認孩子們都是喜歡學習的,願意學習的,甚至自覺努力學習的。比如動輒談到互聯網與大數據帶來的自適應學習如何偉大神奇,自適應學習的前提是他願意去學習,主動學習,是自律的學習,這種孩子有多少?

這一事實也提醒我們很多家長,無論什麼原因,這些孩子並不適合繼續走追求文憑這條道路。這些孩子可能也很聰明,也有自己的長項,更適合其他的發展路徑,而不是高考,最後上好大學。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更重要的是,在這條拿更好文憑的道路上,無論什麼原因,他們已經不再合適狂奔下去了。

我們今天做詳細對比的這批孩子都是7月高考的普高學生,並沒有包含高考報名中的中職學生,這麼多的低分數據也再次提醒很多家長,需要對自己與孩子有一個清醒的評估,孩子到底適合什麼?

坦率地講,可能並非中職的分流扼殺孩子上大學的夢想(事實上可以考高職的),對於多數人,已經不再合適走這條路了。爲什麼不調整自己的心態與發展軌道,比如職業教育,尤其是孩子喜歡的方向,其實也是一個更合適的選擇。

這組數據也提醒高校,無論如何,有相當一批學習習慣並不好的孩子進入了高校,如果還用過去精英大學時代的培養教育思路、模式,必然會遭遇艱難的挑戰,也是爲難自己與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