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飢餓?啃指甲原因有這些 「咬甲癖」還可能是遺傳

▲你有咬指甲習慣嗎?(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咬指甲是很多人小時候都做過的,有些人甚至在成年後仍然有這習慣。分析認爲,咬甲癖可能是心理因素、後天環境家庭因素,也可能是模仿他人,或父母遺傳專家指出,咬甲癖除了有礙觀瞻,嚴重的話會影響社交,妨礙繪畫書寫行爲,甚至是影響健康,導致指甲永久性縮短,口腔胃腸道也可能出問題

搜狐健康》刊登日前刊登一篇文章,題爲《總是啃指甲,這是習慣還是病?》,來源是醫學網站丁香園》旗下的科普資訊平臺「丁香醫生」。文章一開始頭便指出,人們對咬甲癖行爲目前並沒有清楚的認識,確切的病因也存在爭議

文章說,咬甲癖原因可能包括心理因素、後天環境、家庭因素,有的可能跟模仿其他人的假指甲行爲有關,也有的咬指甲可能是父母遺傳。

研究發現,有咬甲癖的父母,後代也更容易有咬指甲的行爲,即便在孩子出生前父母就都不咬指甲了。另外,咬指甲的孩子可能有緊張不安、壓力大、焦慮和情緒低落等。

文章表示,咬指甲可能是一種緩解焦慮和壓力的方式,當試圖制止咬指甲行爲時,孩子反而會更沮喪。

也有研究認爲,參與社交活動時通常不會有咬指甲行爲,無聊和遇到挫折纔是咬指甲的原因。

文章指出,咬甲癖被認爲是一種強迫性的、自己無意識的行爲;在成人研究者懷疑抽菸和嚼口香糖可能是咬指甲的替代方式。有理論則說,咬甲癖是嬰幼兒時期手指行爲的一種延續。另外,飢餓與低自尊也是可能的原因。

也許有些人覺得咬手指、啃指甲的壞習慣,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有,不算是疾病。不過,文章強調,有些人因爲咬指甲搞得指頭傷痕累累,這時候咬甲癖沒有那麼簡單了。

文章說,咬甲癖的主要危害除了有礙觀瞻,嚴重的話會還可能影響到社交,因爲咬指甲在社會上被認爲是不良習慣,如果有這樣的行爲就容易受到同齡人的歧視、譏笑,而這加重焦慮、壓力,讓咬指甲行爲更嚴重。

另外,咬指甲也會妨礙繪畫、書寫等行爲。

除了精神層面,咬甲癖這種輕度「自虐」的行爲,嚴重的話會使指甲末端與甲牀分離,導致指甲永久性縮短。持續啃指甲,除了指甲周圍經常出血,還容易導致細菌感染,口腔內的皰疹病毒可透過唾液感染手指。

文章指出,如果牙齒咬合不齊,或者出現裂紋,咬指甲還可能損害牙齒和牙槽結構,導致顳下頜關節異常。同時,咬指甲還可能引起牙齦炎或牙齦膿腫,以及蟯蟲寄生蟲的感染。

如果要改善孩子的咬指甲行爲,文章提出6點建議,包括「努力消除孩子可能存在的緊張、焦慮心理」、「指甲上塗抹橄欖油軟化指甲,使孩子失去興趣」、「修剪指甲邊緣」、「戴手套」、「多參加社交活動」、「轉移注意力,讓孩子的手忙於做其他事情而無暇去咬」。成人的話,也是透過社交、轉移注意力等方法去改善,或者嚼口香糖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