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丙喜》國際經貿 路障重重
大陸開始研擬加入CPTPP策略,我國則已經準備多年,12項對應法規已有8個完成修法。但以CPTPP加入10程序來說,我們仍處在第一個「向會員國表達興趣」階段,難以往前。(美聯社)
2021一開年,股市匯市都開紅盤,15000點在望;但是,臺灣參加國際經貿社會卻開年不順,歐洲和中國大陸達成全面投資協議,追求經濟自主政策;美國裁定臺灣輪胎反傾銷,加徵40%進口重稅。蔡政府親美拒中的路線看來今後路障重重。
國際經貿社會其實和政治一樣現實。沒有錯,美國和日本是跟我們經貿關係最密切,最有實力也有意願幫助我們打開國際經貿大門的國家。但別忘了,在國際組織還有一個有主導實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川普的「美國第一」政策,也激起了歐洲盟國強烈的危機感,覺得不能全部依靠美國。
我國早在2014就表示想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臺灣能否參加取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TPP成員國是否願意讓入。參與經貿談判不是隻有經濟考量,還有政治成分,其他國家一定會認爲這樣做不能破壞與第三方的關係。」話講得非常直白,但忠言逆耳。美國、日本、歐洲和其他會員國爲何在國際經貿事務上仍舊現實?主要是加入組織存在着表面是共識,其實是自利的程序。
我國加入國際經貿組織將面臨的兩道關卡,一是必須向存放國提交正式入會申請,二是必須取得成員國的共識性同意。舉我國最想參加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爲例,有意申請的經濟體須向存放國提交正式入會申請,然後才能與各成員國進行協商,以爭取對於入會審覈的共識性支持。
因此,臺灣想加入CPTPP,兩岸關係如果得不到緩和,中共政權一定有實力在11個成員國中說服至少一個國家說不,何況,中國大陸已經表達參加的意願。
馬英九執政時代,兩岸之間設有次長級的「經合會」平臺,每年定期溝通彼此間的經貿和投資事務。兩岸ECFA協議簽署之後,紐西蘭和新加坡隨後跟我國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大陸那時在兩岸經合會承諾兩岸服貿、貨貿協議簽訂後,同意臺灣加入國際經貿組織。如今「九二共識」不在,這些承諾也隨之消失。
兩岸和平當然不是一個巴掌打得響,中共不能動輒恫嚇,蔡政府也不能草螟弄雞公。「人類貿易的衝動,偶而會讓位給戰爭及民族主義。」美國財經名家伯恩斯坦在《貿易大歷史》書中提出的感言,值得蔡總統側耳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