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翻新改頭換面 傳銷“毒瘤”爲何屢打不絕

隨着各地對傳銷打擊力度不斷加大,傳銷生存土壤不斷減少,但仍有一些傳銷活動能在“夾縫”中生存。記者近日在廣西南寧北海等地調查瞭解到,一些傳銷組織開始改頭換面或化整爲零,採取零星外出“上課”,或將屋內手機涉傳資料信息“清零”等方式,試圖逃避法律打擊。

打擊力度加大 傳銷轉入“地下

和以往相比,南寧市北海市一些“常規”的戶外涉傳場所已經“盛況”不再。南寧的青秀山、北海的長青公園等景區景點曾是傳銷人員大規模聚集“上課”的地方,如今已經不易看到傳銷人員成羣結隊、大喊口號等情況。

北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沈祖亮介紹,近年來北海市對傳銷採取零容忍態度,持續加大打擊力度。對於涉傳出租屋,北海一律查封並斷水斷電,對於第二次到北海蔘加傳銷活動的人員,公安機關一律刑事拘留。傳銷在北海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擠壓,今年以來涉傳人員明顯減少。

“地上”的傳銷活動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傳銷人員便開始想方設法轉入“地下”。“在高壓打擊下,傳銷人員一般不敢明目張膽在北海活動,外出時大多是三三兩兩僞裝成遊客,試圖掩人耳目。”沈祖亮說,現在傳銷人員不僅在外謹慎小心,甚至在出租屋內也採取涉傳資料“清零”模式警方已經很少能在傳銷人員居住的出租屋內查到涉傳書籍

日前,記者在南寧市仙葫經濟開發區組織的一次打傳行動中看到,當地警方根據線索在一間出租屋內排查到4名涉傳人員,但在屋內搜查時未找到涉傳書籍和筆記,僅發現幾頁生活開支記錄。在一棟居民樓外,警方排查到3名涉傳人員。面對警方的詢問,這幾名涉傳人員都說沒帶身份證和手機,對其他問題保持沉默

南寧市打傳人士介紹,他們平時在戶外對傳銷人員清查力度很大,傳銷人員外出時基本都不帶身份證和手機,試圖藉此逃避警方打擊。幾乎每一名涉傳人員都會熟記應對警方排查詢問的“標準答案”,除了透露真實姓名和家庭住址外,其他問題基本會通過“我不知道”“我來這裡旅遊”“我的手機丟了”等話語試圖矇騙過關。

傳銷“花樣”翻新 打傳制度滯後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不少地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擊傳銷,但傳銷組織不斷更新模式打“擦邊球”。面對有關部門聯合打擊,一些傳銷組織穿上了“防彈衣”,執法者手中的法律武器一時無法“瞄準”和“射擊”,打擊傳銷工作面臨新考驗。傳銷組織不斷翻新“花樣”,而相關打傳制度設計滯後,導致傳銷打而不絕,容易反覆。

近日,記者在北海市一家書店門前看到,10多名身着統一服裝的中老年人正在宣講“傳統文化”。當地一位基層打傳人士介紹,這些人其實就是涉傳人員,他們打着“國學講堂”的名義聚集活動,由於這種模式還不滿足傳銷犯罪構成要件,法律“拿他們沒辦法”。

爲了穿上合法“外衣”,有的傳銷組織還會套用一些正規公司的名稱,向“新人”宣傳“連鎖銷售”模式,同時大肆渲染“連鎖銷售”中的高額利潤。在給“新人”洗腦的過程中,“講師”往往會提到“宏觀調控”“我國經濟現狀”“產銷瓶頸化”等詞語,讓“新人”雲裡霧裡,不知不覺迷惑其中。

目前,在南寧、桂林、北海、防城港等地,仍有不少正在活動的傳銷人員。這些人爲了“挽回”損失,正在千方百計發展“新人”。今年上半年,廣西共搗毀傳銷窩點1360多個,查獲從事傳銷人員10700多人,解救受騙人員900多人。

面對多部門聯合打擊,一些傳銷組織專門針對打擊傳銷的相關法律精心設計了“防彈衣”,比如定罪需要具備“交入門費”要件,他們就將洗腦和交費“物理分離”,在前期只學“經濟形勢”不談“盈利模式”。

一些涉傳人員的活動包括在“學堂”內誦讀《弟子規》,在海灘上撿垃圾做好事,在公園裡拉橫幅唱紅歌……面對詢問時,回答往往是“對不起,我們在學習傳統文化”“我們一分錢都沒收,憑什麼說是傳銷?”部分傳銷頭目甚至手執《禁止傳銷條例》向執法人員“普法”。等到執法部門集齊證據能依法介入打擊時,傳銷頭目往往已攜款溜之大吉,受害者的損失更難以挽回。

傳銷組織穿上了“防彈衣”,但執法者手中還只是老舊的“弓箭”。北海市一位基層打傳人士介紹,目前相關打傳法律法規落後於實踐,難以跟上傳銷的變化速度。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只有發展了30個以上的下線和具備3層以上層級的傳銷組織,才能按照組織領導傳銷罪對其頭目入刑。從基層的執法實踐看,這個入刑標準過高,傳銷人員早已通過只發展少於30個下線的方式規避法律打擊。即使傳銷組織發展的下線超過30個,執法部門也不易摸清傳銷鏈條,因爲傳銷組織記錄在冊的名單常常是化名。

基層打傳部門介紹,現在傳銷人員反偵查能力較強,往往在被查獲前將手機內的涉傳信息刪除、把涉傳書籍資料銷燬,給調查取證帶來困難。此外,根據《禁止傳銷條例》有關規定,對不構成追訴標準的案件,執法部門可以作出罰款、沒收物品等行政處罰。但在實踐中,查獲的一般傳銷人員大多都是受騙而來,缺少經濟來源,難以對其完成處罰。

多措並舉儘快剷除傳銷“毒瘤

傳銷是經濟和社會的毒瘤,其受害者遍佈全國,已造成不少家破人亡的悲劇。面對層出不窮的傳銷模式,受訪基層打傳人士認爲,當前急需創新應對方法和手段,豐富破解傳銷人員新“策略”的工具箱

一是加強制度設計。面對傳銷組織的“防彈衣”,執法人員必須配備“穿甲彈”。當務之急是根據新型傳銷的特點,儘快完善打擊傳銷的相關法律法規,填補新出現的漏洞,讓法律武器能夠“瞄準”傳銷的每個環節和各類新變種,實施精準打擊。

二是堅持常態化聯動打擊。公安、市場監管部門可加大線索移送、信息交流、案情調查、技術支持等方面合作,提升執法合力。通信、金融監管等相關部門可加大打傳配合力度,對涉傳通信“集團網”及時斷網、撤網,快速辦理涉傳賬戶資金查詢、凍結等工作。

三是強化大數據支撐。建立完善房屋租賃登記備案、暫住人口監管體系,加強暫住人口登記及居住證的辦理和查驗工作;開發和建設集採集、分析、研判、管控、打擊於一體的數據信息中心,實現對傳銷的精準打擊。

四是鞏固無傳銷小區創建。將打擊和防範傳銷工作重心下沉,充分發揮公安派出所、市場監管所、房屋租賃管理服務中心、小區物業管理公司、鄉鎮(街道)、村(社區)和羣衆的力量,完善政府、職能部門、基層組織、羣衆共同預防和打擊傳銷的聯動聯防機制。通過無傳銷小區的全覆蓋,建設無傳銷城市,清理傳銷人員生存的土壤、立腳點和棲身地,對傳銷活動“釜底抽薪”。

五是建立完善跨區域聯動聯防打擊傳銷合作機制,加強異地打擊傳銷工作的交流合作。傳銷人員流入地流出地監管部門可加強雙向管控,從源頭遏制傳銷滋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