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暫停一家澳大利亞牛肉供應商出口資格,今年第6家

(原標題:海關總署暫停一家澳大利亞牛肉供應商出口資格,今年第6家)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據海關總署12月7日消息中國已經自當天起暫停從澳大利亞Meramist公司(Meramist Pty Ltd)進口牛肉。

澳大利亞是中國的主要肉類產品供應國之一。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已經暫停從5家澳大利亞牛肉供應商進口產品,此次的Meramist公司是今年第6家被中國叫停進口的澳大利亞肉商。

自今年以來,中國已對多個領域的澳大利亞出口商品有所行動,還依法依規加強了對澳海產品和煤炭的檢查。根據海關總署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自澳大利亞進口同比下降了近5個百分點。對此,澳國內已有一些專家開始擔憂起來。

路透社報道截圖

觀察者網注意到,在海關總署官網的一份《符合評估審查要求的國家或地區輸華肉類產品名單》中,其附件文檔於12月7日作出更新:暫停受理澳大利亞註冊號爲3416企業自2020年12月7日起啓運的輸華牛肉產品進口申報

據路透社、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道,這家註冊號爲3416的牛肉供應商是名爲Meramist的澳大利亞公司。

海關總署官網截圖

7日晚間,Meramist公司總經理邁克·伊瑟恩(Mike Eathorne)向ABC透露,自己也是剛剛纔收到這一消息的。“我是五分鐘之前才知道的,但我沒有接收到任何理由。”伊瑟恩稱,他無法作進一步置評。

目前,海關總署除對相關附件文檔作出更新之外,並未說明暫停進口Meramist公司牛肉產品的具體原因。不過路透社和ABC不約而同地指出,在此之前,中國今年已經暫停從5家澳大利亞牛肉供應商進口產品,原因則包括檢驗檢疫問題

5月12日,中國決定

暫停接受4家澳企的牛肉產品進口申報

。我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隨後迴應稱,中國海關在對進口肉類產品進行查驗時,連續發現澳大利亞個別企業多批次輸華牛肉產品存在違反雙方主管部門共同確定的檢驗檢疫要求的情況,因此採取相關措施,並已通報澳方主管部門。

8月26日,

因輸華牛腰脊肉中檢出中澳兩國禁用藥物氯黴素

,海關總署暫停了澳大利亞牛肉生產企業JOHN DEE WARWICK PTY LTD(註冊編號爲243)對華出口,檢出問題產品被銷燬處理,未予入境。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涉港涉疆議題、華爲5G基建,還是新冠起源陰謀論……澳大利亞鼓吹的“反華歪風”,致使中澳關係“搖搖欲墜”,持續緊張。近期,澳總理莫里森所炒作出的“漫畫事件”,更令兩國關係“雪上加霜”。

今年以來,除了牛肉產品,中國還對

澳大利亞大麥

加徵了禁止性關稅,對

澳大利亞葡萄酒

展開了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近期,中國海關還在進口口岸,依法依規對包括

澳大利亞龍蝦

煤炭

在內的進口產品實施檢驗檢疫以及質量安全檢查和環保項目檢測。

根據海關總署12月7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自澳大利亞進口同比下降了4.9%。ABC則指出,澳葡萄酒行業成爲了受傷最嚴重的行業之一。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市場,約佔澳葡萄酒出口的37%。

11月27日,

中國商務部裁定

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葡萄酒存在傾銷,決定自後一天起採用“保證金形式對上述產品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其比率將在107.1%至212.1%之間浮動。

正因如此,澳國內已有專家開始擔憂:如果和中國之間爆發全面貿易衝突,那麼這對澳方將遭到“毀滅性打擊”,GDP可能縮水6%,但對於中國來說“就像被蚊子咬了”一般。

12月5日,《澳大利亞人報》發表的一篇題爲《總理,你知道自己在對中國做什麼嗎?》的文章指出,與中國在貿易往來上交惡,將對澳大利亞的各個行業造成嚴重損失

“我們不需要與中國打一場貿易戰,就像我們不需要在頭上鑿個洞一樣,”文章表示,“誰會在這場戰鬥中輸得最慘?顯然不是他們(中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3天2次對華“求和”!澳州或丟失第8個在華市場,美國已準備接手

近期,澳媒稱該國大麥、葡萄酒等7種產品對華出口出現問題,而美法加等“澳洲夥伴”正加速接手其在華市場。12月7日最新消息顯示,澳大利亞已經發出警報,該國或將丟失第8個對華出口市場,並可能會將其拱手讓給美國。

澳洲政府預報員阿巴雷斯透露,該國小麥的對華出口可能也會出現問題,這或是澳洲對華出口陷入困境的第8種產品。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買家包攬了澳洲10%的小麥訂單,是其主要客戶之一。一旦失去在華市場,澳洲小麥的出口或將遭遇滑鐵盧”。

更令澳洲擔憂的是,中國已經找到了澳農產品的替代供應來源。普氏能源資訊亞太區農產品定價副總監安德烈·阿加皮指出,大量美國小麥已經運往中國,補上了澳洲小麥的空缺。也就是說,中國並不依賴澳洲小麥和大麥,相反,是澳大利亞更需要中國市場。

然而,澳洲意識到這一點,已經有點晚了。據阿巴雷斯的一份報告,2020-2021年,澳洲農產品出口預計將下跌7%,這是近5年來的最差成績。這主要是美國、法國等力挺澳洲的“夥伴”們趁機搶奪其在華市場的結果。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澳洲葡萄酒藉助中澳貿易協定的零關稅待遇,戰勝了法國葡萄酒(對華出口稅費爲14%),奪走了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的最大供應國地位。而這次澳洲葡萄酒行業最高將繳納212.1%的保證金,法國葡萄酒將有機會搶走澳洲的在華市場。

爲挽回中國市場,12月1-3日期間,澳洲已2次對華軟言“求和”,稱中澳爭端不應擴大,應“快樂共處”。不過澳洲一邊向華“求和”,另一邊卻在“搞小動作”。12月3日消息稱,澳洲已通過政府否決各州與外國達成協議的權利,意圖可能在破壞維州的“一帶一路”協議。

文|呂佳敏 題|曾雲梓 圖|饒建寧 審|曾雲梓

此前報道:

損失將達5490億 澳各界急了 總理3次主動示好中國

澳總理微信公衆號發文又污衊中國 外媒問文章被刪 華春瑩回了這話(來源:~)

從牛肉、大麥、葡萄酒、龍蝦等農產品,到煤炭、鐵礦石、銅礦等礦資源,再到旅遊業、留學教育業,澳大利亞對華三大賺錢利器統統“折戟”。眼瞧澳大利亞在自戕的邊緣來回試探,致使中澳關係降至建交50年以來的最低點,該國各界人士實在忍不住了,強勢發聲,甚至給澳洲支了一招。

澳大利亞各界急了!“中國通”支招:學學日本菲律賓

據觀察者網報道,當地時間12月1日,被稱爲“中國通”的澳大利亞前總理、前外交部長陸克文在相關會議上發言表示,澳大利亞應該學學日本如何與中國打交道,勸奉該國收起擴音器別到處嚷嚷。

他認爲,日本與澳大利亞有相似之處,既是美國親密的夥伴,又與中國有着密切的經濟聯繫,還都是民主自由的國家。但是過去幾年,日本都能夠處理好與中國的關係,並且經貿合作也更上一層樓,不像澳大利亞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事實上,澳洲各界人士都希望以和爲貴,紛紛發聲力挺中國,指責澳洲火上澆油。例如,澳大利亞工黨領袖安東尼阿爾巴內塞近日猛攻莫里森政府,稱其要爲中澳關係“破裂”負責。澳大利亞前駐聯合國官員卡文·霍格(Cavan Hogue)也指出:與中國發生貿易爭端,澳大利亞一定會輸。

就連印度《亞洲時報》也刊發了一篇評論文章,對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予以了很高的評價,稱杜特爾特給澳大利亞上了一課,課名就叫如何與中國正確相處。

文章指出,杜特爾特的思想十分明確,與其“不自量力”地挑戰中國,不如試着跟中國和睦相處,他認爲,所謂的民族自豪感只會讓菲律賓人流血,只有與中國處好關係才能帶來實際的好處。

數據顯示,2019年,中菲雙邊貿易額609.5億美元,同比增長9.5%,中國穩居菲律賓最大貿易伙伴寶座。另據菲方統計,2018年中國對菲投資4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3倍。

這足以佐證,作爲一衣帶水的近鄰,只有永遠堅持睦鄰友好、始終妥善管控分歧、不斷深化互利合作,纔是雙方正確的相處之道,也一定能爲兩國及兩國人民帶來真正的利益和長久的福祉。

損失將達5490億!澳大利亞三次示好:與中國互惠互利

況且,在一系列錯誤操作下,澳大利亞已經自吞苦果。要知道2019年澳對華出口了價值1039億美元(約合6797億元人民幣)的商品,佔其總出口的38.2%。然而,現如今澳農產品、礦資源等對華出口紛紛遭遇“滑鐵盧”,比如11月前三週澳洲煤炭對華出口已經暴跌了96%。

根據西澳大利亞大學經濟學教授Rod Tyers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高級講師Zhou Yixiao的建模,若中澳兩國的貿易減少95%,將對澳大利亞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造成極大影響,損失分別達6%和14%。

按照2019年澳大利亞1.4萬億美元的GDP來計算,澳的損失將達840億美元(約合5490億元人民幣)。需要一提的是,在澳大利亞將“漫畫事件”升級之後,法國、美國、英國等國紛紛站出來以示支持。

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名譽董事託尼·凱文一針見血指出,這些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夥伴們,簡直就是漁翁得利,他們一面用甜言蜜語支持澳大利亞,另一面美國和歐洲的出口商卻取而代之填補中國市場的空缺,實際澳洲處在孤立無援的位置。他稱“澳大利亞正迅速成爲一個悲哀的笑話。”

或許莫里森意識到他的種種做法已經讓澳大利亞陷入了困難境地,爲此多次“變臉”。11月24日,莫里森就在某國際會議上表示,該國想要與中國“快樂共存”;12月1日,他又表示澳洲正努力保持與中國的工作關係,並希望不再出現阻礙中澳經貿正常交流的事情;12月3日,他再次強調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是互惠互利的,將對華尋求建設性的合作機會。

表裡不一?澳大利亞3次主動對華示好,轉身卻做出“意外舉動”!

澳大利亞當前的處境可謂相當尷尬。按照德媒援引德國專家的說法,考慮到中澳經貿利益、國力以及國內外局勢,“如何能夠在不先顯示自己服軟的情況下服軟”,這對澳大利亞來說是一大挑戰。

換句話說,當前的這場博弈,澳大利亞已處於“下風”,這或許也是該國近來三次向華示好的重要原因。然而,澳大利亞的示好似乎只是在做表面功夫,轉身其卻又做出了完全相反的舉動。

澳大利亞通過新規:或否決維州與中國“一帶一路”協議

據港媒12月4日最新報道,在中澳關係變化之際,澳洲議會本週四(3日)通過法案,授予澳洲聯邦政府否決權,可以否決州一級政府與外國的任何協議。外界解讀,新法案直指維多利亞州政府與中國簽署的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協議;而澳總理莫里森則在記者會上拒絕回答會否推翻該計劃。

2018年,維多利亞州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是澳大利亞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協議的地方政府;去年10月,維州正式與中國簽署推進“一帶一路”協議。據悉,墨爾本所在的維州是澳大利亞最發達的大州之一,來自中國市場的投資金額佔比高達25%。

不過,維州“合作”的行爲卻遭到了澳大利亞內部及美國的不滿。澳洲重要人士達頓等多次表示,維州與中國方面簽署的協議缺乏透明度,同時後者的價值觀與澳大利亞的不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則是頻繁“喊話”澳大利亞,協議“可能影響美國信息通訊安全”,其可能因此“切斷”與澳聯繫。

對於上述毫無根據且站不住腳的言論,我國代表人士也早在今年5月就已作出迴應:中國與維多利亞州“一帶一路”合作完全合理合法、光明正大;個別澳方人士的行爲再次暴露了他們赤裸裸的“雙重標準”。

如今,澳大利亞已通過新法律,將有權否決維州與中國協議——這也與其近幾天頻繁表態的“與華快樂共存、合作互利”完全背道而馳。

10天3次示好!澳大利亞“反轉”背後,或與英美有關?

在過去短短的10天裡,澳大利亞已三次向華示好:11月24日,莫里森在某國際會議上公開表示,該國想要與中國“快樂共存”;12月1日,莫里森指出澳大利亞正努力保持與中國的關係,並希望不再出現阻礙中澳經貿正常交流的事情;12月3日,莫里森再次強調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是互惠互利的,將對華尋求建設性的合作機會。

不難理解,澳大利亞頻繁“示好”的原因,其實也是挽救與中國市場的經貿關係。從進出口數據來看,2019年中澳雙邊貿易額爲1589.7億美元,其中澳大利亞對華出口1039.0億美元(約6786億元人民幣),佔澳大利亞出口總額的38.2%;另據澳洲高校的建模,如果中澳貿易減少95%,那澳洲將直接被“抹”走6%的經濟總量,約爲840億美元(約5486億元人民幣)。

那麼,既然是下定決心要拯救與中國市場的經貿關係,那爲何澳大利亞又要頒佈上述新法規呢?背後深層的原因或許與“澳洲並非如想象中依賴中國市場”有關。從貿易方面看,澳大利亞經濟確實對中國市場高度依賴;但在資本和金融層面,英國與美國的資本依然在主導着澳大利亞的經濟。

目前,澳大利亞的主要礦產資源、農牧產品、以及物流、銀行都掌握在英美公司手中,該國排名前十的企業也有8家掌握在英國、美國或日本的投資人手中。比如,佔有澳大利亞70%以上礦產資源的必和必拓,該公司50%以上的股權都早被匯豐銀行、摩根大通等英美投資銀行圈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