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憂鬱 最怕被歧視和貼標籤
檯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檯安醫院提供/李柏澔臺北傳真)
新冠肺炎確診不斷增加,居家檢疫及隔離人數不斷升高,精神科醫師表示,爲期兩週的居家檢疫/隔離造成的心理鬱悶屬於「隔離憂鬱」,尤其人是社會性的動物,被剝奪的自由、行動力、對外連結愈大,心理造成的失落感就愈大,但最大的考驗是被「貼標籤」與「歧視」。
檯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表示,防疫執行過程中,居家檢疫/隔離者首先要有心理準備,因爲被要求居家不外出大多不是自願,若能將心態從被動轉爲主動配合,那會更容易接受現況。
許正典談到,檢疫及隔離對象最害怕的就是別人對他的印象會停留在某一處,也就是下意識「貼標籤」,但大多數被檢疫隔離都不是自願。他呼籲大家要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心,居家檢疫者及隔離者是健康的人,不要因有居家檢疫經歷就對他們帶有任何歧視。
高雄榮民總醫院臺南分院精神科醫師蘇偉碩表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際關係是基本需求,長期居家不出門,不被允許和家人擁抱、同桌吃飯等行爲,感覺更像是監禁。
蘇偉碩指出,這種社會剝奪容易產生焦慮症狀,有些心理素質偏弱者容易觸發,憂鬱症患者將導致復發,那是很大的心理風險,親友應展現支持的態度。
三軍總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楊聰財表示,居家檢疫/隔離者一方面擔心自己生病,一方面擔心傳染給別人,這種情況下會覺得自己很倒黴,潛在的壓力和憤怒也會累積,稱爲「環境壓力障礙反應」。
楊聰財指出,貼標籤也就是「污名化」,旁人會認爲你染病而不敢靠近,親友可以透過科技方式傾聽陪伴。有些人會睡不好而有憂鬱情緒,可以嘗試冥想的方式,早晚作息保持正常,大致上1個月內可以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