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軍蔣鼎文 差點取代張學良

昔日廣州黃埔軍校,已成名勝古蹟。(本報系資料照片

張學良在臺灣過着幽禁的歲月,趙四小姐始終相伴。圖爲北投故居。(本報資料照片)

西安事變主角蔣介石(右)、張學良(左)及楊虎城(中)在事變發生前合影。(本報系資料照片)

西安事變時蔣介石所居行館。(本報資料照片)

飛將軍蔣鼎文是蔣介石五虎上將之一,同時位居「八大幹將」之列,可見他軍事才能相當了得;鮮爲人知的是,西安事變前,對張學良失去信任的蔣介石,就曾想以蔣鼎文取代其位置,接替剿共任務。屢次位居要職也表明蔣介石對他的重視;事實上,蔣鼎文智勇兼備、堅毅不撓的性格讓他早在黃埔軍校時就被蔣介石提拔。

黃埔軍校在1924年中旬成立。蔣鼎文當時毅然辭去兵站總監部上校參謀之職,投身黃埔軍校,擔任第1期學生隊中尉隊長軍銜降了4級,雖然屈就,但也顯示當時黃埔軍校對年輕有爲軍人吸引力,以及蔣鼎文對於黃埔軍魂意志與嚮往。

早起鍛鍊 留勤奮印象

由於蔣鼎文自小就習慣早起鍛鍊,在黃埔軍校時經常被時任校長的蔣介石碰見,因此給蔣介石留下了「勤奮」的印象。蔣鼎文進入黃埔軍校的第一年,在一次野外演習中擔任連指揮官,蔣介石和蘇聯顧問加侖正巧在現場觀摩。加侖當場向蔣鼎文針對戰術上的幾個動作進行提問,他一一對答如流。加侖轉頭便向蔣介石說:「此人可重用。」這價值連城評語,加深了蔣鼎文在蔣介石心中的重要性

同年10月,蔣鼎文被蔣介石升任軍校教導團第1營少校營長。自那時起,蔣鼎文一路順遂,在1929年升任中將軍長。中原大戰在1930年中旬爆發,蔣鼎文隨即就有機會發揮其御兵長才,一展拳腳

蔣鼎文率部與馮玉祥軍隊作戰。在這次軍閥混戰中,蔣鼎文部奔走於隴海津浦兩線,行動迅捷,料敵如神,因此獲得「飛將軍」稱號,頗受蔣介石讚賞,成爲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之一。

共軍作戰 調度靈活

鮮爲人知的是,在西安事變中,蔣介石爲防止當時負責剿共的張學良「兵諫」,曾打算以蔣鼎文頂替張學良位置,以遂行「攘外先安內」的路線。根據史料記載,1936年10月,蔣介石在洛陽聽聞張學良與楊虎城剿共不力,甚至傳聞他們與共產黨人士有勾結,因此有了以蔣鼎文替代張學良的想法。

事實上,蔣鼎文此前就曾有豐富的剿共作戰經驗,曾在山西以靈活的調度與共軍作戰,掩護數千名傷兵撤退;加上作爲蔣介石的心腹之一,理所當然的是替換張學良的不二人選

蔣介石在1936年12月5日的日記當中提到:「派蔣鼎文爲西北前線總司令」,蔣介石明白,蔣鼎文與張學良關係不錯,因此這副千斤重擔讓蔣鼎文壓力陡增,不過在幾番交涉後仍然答應出任,並隨即前往西安與張學良碰面。

斡旋蔣張 史上記一筆

蔣鼎文抵達西安後,即對張學良說:「抗日戰爭之事,我們都一樣急迫,但目前我國軍事力量尚不允許草率行事副總司令看到各方面都在積極抗戰,全國兵工廠都在不分晝夜趕造槍炮就是最好證明。」張學良曾在多年後回憶此事,認爲蔣鼎文的說法讓他頗爲觸動,但仍不改他將兵諫的決心,也因此發生了改寫往後整個中國歷史的西安事變。

歷史也可能存在某種必然,日軍的侵略加上國民黨全力剿共,讓張學良兵諫的做法堅決到無人可以撼動,即便蔣鼎文最後仍然沒有改變蔣介石與張學良間的路線矛盾,但他斡旋於兩人之間調和仍可以在歷史記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