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拜拜一定要燒香嗎?

線香焚燒會釋放出甲醛,苯以及其他揮發性有機物,對身體有害。

文/李偉文

「爲什麼一個寺廟撤掉香爐供桌,會變成報紙的頭條新聞?」A寶有點好奇。我回答:「行天宮臺灣非常出名的寺廟,香火鼎盛,每年有六百萬名香客,許多觀光客到臺灣也都會去參觀,這樣一座指標型的廟宇能帶頭宣示不燒香,實在很不容易,當然算是新聞事件了!」B寶問:「爲什麼拜拜要燒香?」我想了想: 「長久以來,一般民衆信徒都認爲,拜拜時手拿的線香,就像是電波發射器一樣,在嬝嬝的煙霧中將訊息傳達到天上的諸神。」我停了一下,問她們:「你們認爲到寺廟拜拜算是什麼宗教?」A寶瞪我白眼:「當然是佛教,這誰不知道!」「這可不一定哦!你回想看看,你們去過許多日本著名的佛寺,也去過慈濟法鼓山佛光山參觀,這些佛寺有燒香擺供品拜拜嗎?」我問AB寶。B寶咦了一聲:「那些佛寺好像和寺廟不太一樣喔!」A寶也在思考着:「是不是那些寺廟是所謂的民間信仰,與真正的佛教不太一樣?」我點點頭:「正信佛教講究的是修心,或許就像五十多年前行天宮的創辦人的觀念也是如此,心誠意正,心好就香,強調道德的馨香,而且不管是佛光山、法鼓山或慈濟,都認爲禮佛應該是來自於當下的心念,所以都沒有燒香儀式,也沒有讓信徒呈獻供品。」B寶追問:「那麼寺廟不算佛教了?」我笑笑說:「很難界定,我們可以稱寺廟爲民間信仰,雖然每個上寺廟拜拜的人會認爲自己是佛教徒。我想,宗教可以安人的心,尤其面對自己無法掌握的事物,或處於困惑難解徬徨無措時,拜拜祈禱,將一切交付給一個更高存在的上蒼,不管是神或佛或阿拉,的確可以撫慰人心,或許這就是宗教或民間信仰的作用吧,寺廟通常可以提供一般普羅大衆追求心靈平靜的地方,因此通常會配合信衆習慣,藉由一些具體的儀式,不管是燒香、上貢品或者許願還願,或許這也是佛經中所寫的方便法門吧!」

臺北行天宮2014年宣佈禁香

B寶問:「爸爸你認爲其他寺廟會跟進嗎?」我搖搖頭: 「不容易,除了信徒的長久習慣之外,信衆的香油錢或者販售附帶周邊產品,已經形成了很大的產業經濟鏈,你們應該瞭解,任何改變都會招致反彈,尤其會牽涉到一些既得的利益時。」B寶繼續追問:「因爲很不容易,所以媒體才這麼大肆報導?」A寶回答:「不只啦!不燒香,不拜供品,對環保與節約資源也很有幫助,符合時代潮流。」我也補充道:「很多信徒買寺廟附近的小米糕當貢品,拜拜之後就會留在貢桌上,每天會有數百個,甚至上千個,早先廟方會捐給弱勢團體,但是後來擔心會有防腐劑,也不敢再送人,只好扔掉,甚至其他整包沒開封的餅乾零食廟方一開始是捐給育幼院,但是後來連育幼院也認爲這些食品不健康而拒收,只好把好端端的食品扔掉,不是很浪費嗎?」A寶也提醒:「爸爸剛提到的一年六百萬個香客,每人點二、三枝香,一年就幾千萬枝香,要砍多少樹木啊!」我嘆了口氣說:「除了砍樹之外,線香燃燒會產生非常細微的懸浮微粒鼻毛及上呼吸道無法排出,直接進入到我們的肺泡,會造成發炎,長期會導致肺癌心血管疾病呢!而且線香在製造過程也會使用些化學物品,焚燒會釋放出甲醛,苯以及其他揮發性有機物,對身體也不好!」最後A寶略帶遺憾地說:「難怪幾乎所有媒體輿論都爲行天宮喝采!不過有點可惜的是,煙霧繚繞中信徒拜拜的景緻以及大年初一大家搶着上頭香的熱鬧,我沒有來得及去拍照取景留念啊!」

相關文章

李偉文/亮了植物園,趕走了夜的美

李偉文/教改回首望:關礙非快樂學習,而是動機

李偉文/水價貼補:臺灣地層下陷的危機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李偉文,長期關注環境與教育的牙醫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