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數盡唐德剛

歷史名人面前,唐德剛很明確自己並非吹鼓手或答錄機,而是以史學工作主體的歷史研究。大江東去,一百六十九年,站在峽頂,唐德剛不但數盡千帆,也吟出了傳世動人詩篇

孺子沿街赤足,青山爲雪白頭,

金風如剪月如鉤,記取秦淮別後。

臨去且行且止,回頭難拾難收。

錯從苦海覓溫柔,曾把鮫綃溼透。

──唐德剛,金陵懷古,195

李敖說,唐德剛是中國當代最活潑、深知的歷史學家。

10月26日,唐德剛在加州的佛利蒙去世,享年89歲。骨灰灑太平洋,其全部藏書共計124箱,捐贈家鄉的安徽大學。他的好友陳宏正等將以他名設一獎學金。

大師遠去

目送又一位大師遠去,這位史學界的老兵已淡去多年,他在2001年中風後,就停筆了,他最後寫的是段祺瑞。2008年1月,我去紐澤西看他,他直說自己「不成樣」了,但他還能談,談陳儀,說他晚年信任鄭士鎔,鄭是唐大學同學,又談他陳立夫,說陳在紐約養雞,清早去中國城賣蛋,遇唐,說勿與外人道,可見陳的困局。唐說:「小事可見大史」。

唐德剛1920年生於安徽合肥,舊學邃密,十多歲即已圈點過一遍《資治通鑑》。1939年入重慶國立中央大學,和黃彰健等人同學;1948年赴美,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留校任教,併兼任哥大中文圖書館館長,後到紐約市立大學任教,曾任紐約文藝協會會長。

唐派散文

唐從事口述歷史,與顧維鈞李宗仁、陳立夫等人多有接觸,成爲好友。與胡適爲忘年交,着有《胡適口述自傳》、《胡適雜憶》。

他曾發起要求日本償付戰爭賠款的運動。夫人吳昭文是中國國民黨CC派元老吳開先之女。

唐德剛治史通達,文筆可謂海峽兩岸第一人。夏志清譽之爲「唐派散文」。說他「是當代中國別樹一幟的散文家。古文根柢深厚,加上天性詼諧,寫起文章來,口無遮攔,氣勢極盛,讀起來真是妙趣橫生。」

我最早是83年在舊金山的研討會聽他演講,他一口安徽鄉音英文,當時我識陋,還以爲他是「匪區」出來的。後我到紐約,與他熟起來,他那時與夏志清爲紅樓夢論辯,高人對罵,甚有可讀。他氣夏放浪形骸,有次在臺灣國慶酒會門口,大聲說:「唐德剛,你這個『共產黨』到這兒來幹什麼?」後兩人言和。

我在紐約時就說他應給張學良寫傳,我願試試。

》安排見張

漸熟,就把唐德剛寫的「三位一體的張學良」交張張喜聽人說他是虎父無犬子。89年雙十二那天,張在圓山飯店問我:「唐德剛此人如何?」我說乃一流史家。張說:「我對過去北方歷史最瞭解,恐怕我不在這段歷史就淹沒了,我願意把我所知道的找個人談下來,比如說,第一次直奉戰爭怎麼起的,第二次又怎麼起的……。」

到月底30號,唐德剛來,我就安排見張,但唐與「傳記文學」社長劉紹唐佛光山了,我電召之回,1月3日就在來來飯店見,有唐、我、王一方四人。

張讀過唐寫的「李宗仁傳」,還比了個握拳的手勢,問我們這是什麼?張說蔣介石就是如書中馬歇爾說的:「抓權不放」。

》歷史奧運

世界級人物,如能口述,餘生無憾,視此爲奧運會,要寫一本The book,而非a book。若行,則留,不行,則返美,半年出一書,已拿遠流出版社訂金,不接雜文,專心就中國史寫一系列之文,也不請蔣經國基金會款,如此捧罵皆公正,此工作爲亞運會。他說口述歷史之條件,一、信任。二、熟知。三、手快。熟知一切史料,不問廢話,直入核心。The book一出,其他書皆入糞坑。劉紹唐給了他20幾本張書,大多爲gossip。手快乃整理好立呈校改。唐德剛說:「寫一個人的傳,你要比他自己還要了解他。」

第一次談老帥張作霖,唐寫了自傳體初稿,但張學良說不要以傳行,只要你問我答,以後我們就如此在王一方家談了六、七次。

張很想講,除了「西安事變」那段,但這點我也問出來了。張、唐口音不同,唐又耳背,我做了個傳譯的角色,談得甚好。正如中國時報駐美記者林博文所說的,那是對西安事變「最詳盡、切實、坦誠」的口述。

》口述搶斷

到了90年6月1日,張羣爲張學良做九十壽,張學良叫王一方把請帖給我們。王一方在93年5月不幸意外死後,我在他西裝口袋還找到這張條子:「給唐德剛、郭冠英、劉紹唐各一份。」

但我把當時的各報剪報給了張,反壞了事,他一看「中國時報」說他在做傳,秦孝儀張祖詒也問他,他不高興,就叫唐德剛登報否認。我認爲這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無用也無意義。但張以後就對唐、我見疏,口述也停了。

所以張口述的中止,是報紙搶新聞搶的。「聯合報」登了我給的張吊蔣的輓聯:「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中國時報」就不經查證刊出說張找唐做傳之消息。當然這還是該怪張學良,當時蔣父子已逝,誰會管你說什麼?

91年張去美國,丟下趙四一人在舊金山,跑去紐約他的「最愛」蔣士雲貝祖貽妻)家中住了三個月。唐德剛還想再繼續做口述,張卻心有旁騖。有次唐開車載張與蔣四去紐澤西吃飯,那次吃飯有吳健雄、袁家騮,談甚歡。車經哈德遜河,我說下來看看,照了幾張相,後引起趙四對我及唐不滿。我還不解,都這麼老了,還放不開?

史憾難補

趙四雖對我誤會,但我認爲張如此拋妻恣爲不好,還仿馬君武寫了一首打油詩批他:

「溪口一別半世紀,好夢未圓愁夜長,

秋後蜢子心猶熱,紐約新巢共黃昏。

平生遺憾唯蔣四,舊愛新歡本一人,

老伴有主休回顧,更抱佳人賭幾回。」

口述的中斷劉紹唐最難過,還寫了很懇切的信勸張,信說:「吾公爲國家之人,吾公曆史爲國家歷史一部分,應與國家歷史機構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合作,德剛兄謙謙君子,彼之史學修養,文筆才華,爲吾公作口述歷史,實不作第二人想。」

結果張學良不納。林博文說:「以致出現哥大的不及格而又笑話百出的所謂張學良口述歷史。這種缺憾是永遠無法彌補了!」

》歷史塵埃

落感,流浪的心情,在《五十年代的塵埃》中,他說:「寫了就是寫了,最多隻可說是一個流浪海外的中國知識份子,對他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難免有一些留戀的溫情而已。偶逢歲暮週末,孤燈默坐,拿起筆來,東寫寫,西寫寫,也可聊遣長夜;甚或享受點他人所不能體會的孤獨的樂趣。」這些文章於今讀來,仍情趣盎然,饒有興味。尤其《梅蘭芳傳稿》,仍被認爲是傳記文學的典範。在歷史名人面前,他很明確自己並非吹鼓手或答錄機,而是以史學工作爲主體的歷史研究,乃至有人戲言唐的《胡適口述自傳》是「三分胡說,七分唐着。」

作家老若評說:與唐相似的還有錢鍾書,他們都是文字練達,修養深厚;都有海外治學的經歷,見多識廣;其創作也都集中於上世紀40、50年代,信手拈來,便成大作,此類文史大家,如魯迅,如木心。再現乏人,只因爲那個養育他們的時代已不可複製矣。

笑語燈前

1999年我給唐德剛信說:「奧運雖未成功,能與您共跑一趟,對我這小選手也算受益匪淺。『笑語燈前老少儒』(出自唐致張學良詩,唐老我少),您的學問與人格值得我的尊敬。我若有時間,寫下爭取辦奧運的經過,也爲中國歷史留下份紀錄」。後接唐信,有這話:「曾從認識彼得(Peter,張英文名)開始,無一而非緣分也。彼得改寫了中華史和世界史,然俱往矣,皮肉猶存,歷史已交代矣。」

》歷史三峽

張學良曾說:「平生無遺憾,唯一愛女人。」結果正是這種性格,給國、給史帶來了不少遺憾,但這或也是歷史的必然。就如禮失求諸野,許多中國的史家反成就於美國,如楊聯升、何炳棣、余英時、許倬雲、黃仁宇、夏志清等。唐德剛《晚清七十年》的藍本就是他授課的講稿,書中充滿自成一家的氣魄。其中最有名的「轉型論」、「歷史三峽說」,立足於他系統的歷史觀,立論紮實且震聾發聵。唐德剛說:「十年一變,現代中國在鴉片戰爭後,大致已變了十五六次了。如無意外發生,中國再變三兩次,大致就可以變出個『定型』來……。通過目前這一驚濤駭浪的『歷史三峽』之後,再向前走,自然會風平浪靜!其後,『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整個中國現代史,就可以慢慢的流向另一個『歷史定型』的太平之洋了。所以我個人對今後中國的歷史發展,是甚爲樂觀的。」

》大江東去

大江東去,一百六十九年,站在峽頂,唐德剛不但數盡千帆,也吟出了傳世的動人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