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找出自我價值 空間運用面面觀

文/非池藝術蕭麗虹採訪:陳乃慈攝影、剪接 :黃嘉達

一個合適的藝文空間,不僅是大衆寓教於樂的去處,也能讓藝文工作者專業發揮到最好。除了硬體設施,還有哪些面向需要注意呢?風向球專訪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請她分享對空間的看法。

蕭麗虹分享,許多外籍人士曾告訴她:「臺灣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文化能量。」這些能量可以在大大小小的空間看到,「臺灣的替代空間由藝術家經營,有別於日韓、香港等地面臨成效壓力,我們比較能慢一點。」

不過,成立藝文空間也有其他需注意的面向。「現在大家常把『文創產業』、『文創園區』掛在嘴邊,這些都是消費性的。反而是育成性的空間不足,設備資源不夠。藝術創作者全心投入創作,也許不擅經營財務、不夠懂法律,沒有更好的團隊在支持,他不會成功。」

蕭麗虹認爲軟體和硬體同樣重要,可以從「文化」、「經濟」、「與地方社羣的連結」,以及「是否有清楚的定位」等面向去分析空間價值,希望政府協助運作良好的機構永續經營;待改善的機構則可以提供支援,而非站在監督角度部分委外經營,看不到上述價值的機構,可以評估收回,讓更適合的團隊運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