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客”加速鄉村遊復甦 助力村民脫貧致富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題:返鄉“創客”加速鄉村遊復甦 助力村民脫貧致富

新華社記者餘俊傑

疫情有所緩解之後,我這兒的民宿幾乎每天都能訂滿。”正在院落裡設計裝飾的郭晨慧笑着說。她的家鄉在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後旗前進村,過去以種植業爲主,村民生活清貧。

郭晨慧前些年從北京辭職返鄉創業,通過與村集體簽訂採購包銷協議,精心包裝、推介當地特色農產品,助力800戶貧困戶增收。

農產品銷售紅火起來以後,今年她又跨界辦起了旅遊民宿,帶動上百名村民就業。“利用本地特色資源開民宿,每年能吸引很多遊客,再將農產品做成飯菜供遊客品嚐,更好地推動了村產業發展。”

隨着各地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美麗鄉村吸引遊客走進綠水青山,也吸引了一批創業者返鄉,加速復甦的鄉村旅遊業成爲他們施展才能的舞臺,也有效帶動了鄉親們脫貧致富。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返鄉投身鄉村旅遊創業,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政策扶持、社會各界的共同推動。

7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提升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示範基地帶動作用 進一步促改革穩就業強動能的實施意見》,提出引導社會資本和大學生創客、返鄉能人開展“互聯網+鄉村旅遊”等創業項目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發改委等15部門印發《關於做好當前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大對住宿餐飲、文化旅遊等行業的針對性政策扶持,推動休閒觀光、健康養生、農事體驗等鄉村旅遊業態發展,吸納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打造全域旅遊、建設美麗鄉村、發展綠色產業……各地藉助政策紅利,依託自身生態資源優勢和文化特色,將鄉村旅遊作爲產業發展的突破口,助力脫貧攻堅

在秦嶺深處的陝西省柞水縣,政府出資整村改造,組織村民學習廚藝和接待禮儀,昔日偏僻的多個小山村如今華麗轉身爲“高人氣”旅遊景點

漫步於柞水縣旅遊小鎮終南山寨,可以看到時尚民宿沿街而立,特色工藝品店鱗次櫛比,人流如織的小吃街上吆喝聲此起彼伏。

2019年,柞水縣共接待遊客1015萬人次,帶動了3500餘戶貧困戶增收,還吸引了一大批年輕人返鄉創業。

在陝西“茶鄉平利縣,當地將發展綠色產業作爲工作重點,先後建成16個千畝茶葉現代農業園區,形成了融“登茶山、遊茶園、採茶葉、購茶品、賞茶藝”爲一體的特色鄉村遊線路,帶動2100餘人返鄉創業、就業。

前院開店、後院住人。在安康市石泉縣後柳鎮,72個易地搬遷戶閒置房“變身”72行作坊,竹編店、陶藝館、榨油坊,一家家特色鮮明的“創客小店”吸引着南來北往的遊客。

如今,鄉村遊創業形式正日益多元化,創客們從非遺、電商、康養等方面着手,形成“百花齊放”的創業氛圍,有效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在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村民毛選平憑藉掌握的布依族服飾製作、手工刺繡等傳統技藝,今年初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成立了文旅公司,爲30多名繡娘提供就業崗位和增收渠道。

在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擂鼓鎮南華村,爲了給遊客帶來更好的體驗,當地民宿經營者正忙着針對不同遊客羣體開發新菜品,並增加了露營小站親子樂園等配套設施。

今年26歲的退伍軍人朱先榮,2018年在家鄉江西省安遠縣芫鄉合頭村創辦了木藝工作室,他發佈的現場手作短視頻播放量已突破2800萬次,“吸粉”5萬多人。

受疫情影響,村裡的木耳等農產品一度滯銷,朱先榮便幹起了直播帶貨,一個星期就賣出10多萬元農產品。他說:“希望將更多的創意變成手工藝品,藉助互聯網幫助鄉親們銷售農產品,帶動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