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價填報志願的三連問

今年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試點的8省市迎來“首考”,志願填報採用全新模式,具體分爲“院校專業組”和“專業(類)+院校”兩種類型。由於往年志願填報數據參考價值變低,一些焦慮與迷茫的考生和家長轉而投向服務機構尋求幫助。志願填報服務機構大多宣稱,能通過整合院校信息和錄取規則,幫助家庭節省時間、化解焦慮。據《工人日報》報道,部分機構存在價格虛高、數據陳舊、誇大宣傳現象

高考志願填報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每年填報志願都讓人傷透腦筋,今年新高考“玩法”變了,像江蘇福建可報40個志願,湖南湖北廣東有45個,重慶河北有96個,遼寧多達112個,選擇多了有時也是尷尬甚至“痛苦”。對一些志願填報服務機構的話,有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特別是對高價填報志願,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追問。

其一:填報靠譜嗎?志願填報服務機構的優勢在於,對於新高考政策、錄取規則、專業細分等了解較多,但這是相對的,也是比較宏觀的,與每個考生的情況未必能有效銜接。再拿服務機構津津樂道科技+大數據+專業化組合招牌來說,科技手段有多高級也很難說得清,如能掌握當年招生信息,精準填報,肯定很棒,可是這個數據誰能掌握?所謂專業化,不少指導老師是半路出家或新手,就像一些藥店裡的“老中醫”,穿了一身白大褂就充當專業人士了。

其二,能如所願嗎?志願填報的重要性及其複雜性自不必言,但其重要和複雜,往往就體現在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填報志願是個性化的事情,考生的考分不同,志向不同,沒有統一標準,也沒有一個共性系統可以解決所有個性問題。有的機構依賴往年的數據,把分數作爲篩查學校和專業的唯一指標。且不說方式是否妥當,置志向和興趣於何地,單講如果這麼簡單,那麼考生和家長事先做點案底功夫,也能夠達到。多瞭解、多溝通、多思考,難道不比把命運交給別人更好?

其三,收費合理嗎?現在的志願填報,儼然成了一個賺錢的風口行業。截至目前,全國有1500多家機構(企業)的名稱經營範圍標有“志願填報”字眼,再加上若干打擦邊球的,乃至各種分支機構市場真是熱鬧。而從收費上講,少則幾百,多則幾千,有的達到幾萬,讓人瞠目結舌。

有人認爲,志願填報服務“願買願賣”“願打願挨”,只要是市場選擇,沒有強買強賣,那就是合理的事情。市場是個好東西,但對過度市場化,要保持一定警惕。尤其是教育這樣的行業,恐怕不能只有掙錢這一個評價標尺。而當一個行業,只剩下錢時,真能讓人放心嗎?具體到志願填報,誰能保證,家長錢花掉了,不是交的“智商稅”呢?

高考志願填報的確是一個技術活,但志願也是自願,主要應該由自己完成。對於考生來說,高考填報志願,是人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擁有重大事項選擇權。誰也不會徹底否認志願填報機構的作用,這些機構能夠做到現行規模,肯定有其獨到之處,滿足或者製造了一定的市場需求。只是想提醒,從靠譜、如願、合理這三個關鍵詞出發,就會有新的發現和思考。

志願填報不能只有工具理性,還要兼顧價值理性。就怕“花錢填報志願”只有工具理性而沒有價值理性,更怕工具本身也是問題重重。(喬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