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卡是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

劉性仁

日前臺大政治張亞教授期刊雜誌上發表一篇《推動和平發展期兩岸的身份認同:中華卡與中華旗》。張教授認爲作者認爲:「圖騰名號的改變,往往象徵一個精神或政治歸屬的改變。兩岸和平發展期是統合期,是共同締造期,還不到統一的階段,因此,人們不容易接受一個新創造出來的集體身份認同標的。兩岸和平發展期也不是一個永遠維持分治現狀局面,因此,我們不應滿足於現有的不同的身份認同標的,而應該共同創造一些能夠讓兩岸人民逐漸增加彼此重疊認同的圖騰、圖案文件」。張亞中教授從政治及文化層面來思考大中華卡,同樣地,兩岸經濟層面亦可循此思維方式進行探討及研議

首先,大中華卡應是功能性及服務性爲首要考量,將大中華經濟整合在一起,以發揮最大的效果,進而在優先順序中進行開展及努力;其次,張亞中教授提到的大中華卡的構想,當初是張教授在一場研討會上的建議,可惜的是,並沒有得到多大的迴響

事實上,大中華卡或許在現在推動在政治及文化認同面向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能夠先行運用在經濟層面上,或許阻力較小也較易推動;當然大中華卡的推動勢必會產生各方面的問題爭議,需要兩岸充分協商溝通,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法律層面的問題,必然帶動治權爭議問題;但大中華卡的目的,恐怕更多的是能夠帶動兩岸經貿合作,以達到有錢大家賺,有利大家享的目的。

筆者同意張亞中教授的觀點,的確身份就是認同的具體表現,它是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在凝聚全民共識所不可缺的成分。兩岸和平發展期不僅要推動經貿、人員、文化的交流,也要探討達成政治協議的具體內涵,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嘗試在現有的兩岸身份認同上再增加一個重疊認同。這個重疊認同不光是在一中三憲上,大中華卡也是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但可以想見,其難度若涉及到政治層面,恐怕是難如登天。

張亞中教授等人試圖從傳統的民族文化認同中找尋兩岸彼此的共通點,其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大中華卡如果將其定位在作爲兩岸人民政治認同身份;如同在國際間的護照;其必須處理很多棘手的問題。大中華卡的思考不再只是兩岸異己關係下的思考,這對兩岸當局都是相當大的考驗

大中華卡的思考,並不表示立刻要實行大中華卡,它必須先有研議之委員會來構想及籌劃;它需要面對兩岸各自法律規範上的接合;它必須要有充分完整的說明使民衆都能清楚;它如果是長期居留權的卡與臺胞證等需爲清楚的界定;它如果是經貿上的合作卡,這些都必須經過充分的討論與研議,但卻無法掩蓋大中華卡確實是可以思考的一個方向。

總之,無論大中華卡的功能與定位,它都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研擬與討論,它強調的功能性與事務性效用應該是清楚的;它期盼透過參與及認同的構想亦是可以討論的,它期待以合作代替衝突心跡,必須給予高度的肯定;問題的解決需要多人共同的討論與知識的積累,張亞中教授從西方綠卡楓葉卡構思大中華卡的情況,應當是可以討論的議題,無論成局破局,它都必須有人提出,透過大家討論,以達成兩岸都能接受合情合理的安排。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