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戲劇沃土成戲劇熱土

民族歌劇《聽見索瑪場場滿座,喝彩聲不斷;濮存昕主演的話劇一票難求,觀衆久久不願退場;廣場街頭露天劇場人頭攢動,濃郁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這是發生在不久前閉幕的第二屆涼山國際戲劇節的場景。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舉辦殊爲不易。35個場地、109個項目、400餘場活動,給特殊時期的戲劇界搭建起了交流的平臺,爲普通觀衆創造了更多接觸戲劇的機會,同時也讓世界通過網絡直播方式瞭解文化厚重的大涼山,看見邛海,看見西昌燦爛的陽光和暖暖的冬天。

戲劇爲媒,讓大涼山獲得世界關注

“這屆能如期舉辦很不容易,不僅成爲今年全球唯一一個線下舉辦的戲劇節,相較上一屆還有大量的突破與創新,我對它的未來很有信心。”作爲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發起人之一,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深感不易。在他看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從誕生之初就責任明確:助力扶貧,讓大涼山獲得世界的關注,提升大涼山地域文化品牌的影響力

涼山州地處祖國西南腹地,有大山大川、宜人的氣候和燦爛多樣的文化,文學、詩歌、音樂等尤爲繁盛,文藝精神長期存在,有豐厚的戲劇土壤,戲劇是大涼山各族羣衆生存生活的一部分。涼山州也一直把文旅產業作爲發展的首位產業之一,全域旅遊正在加速。站在涼山即將全面擺脫貧困、實現新的千年跨越的關口,更需要提前謀劃如何持續拉動提升涼山的影響力。戲劇無疑既合乎涼山的特質,又有時代的號召力。涼山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曾令舉說:“涼山人血脈中融入了藝術基因,融入了藝術情感,戲劇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夢想。”

正源於此,濮存昕、阿來、吉狄馬加廖昌永王曉鷹等國內外知名文化界人士於2019年發起舉辦了首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通過戲劇的方式,助力脫貧攻堅,喚醒涼山戲劇。以婀娜的涼山、秀麗的邛海爲舞臺的戲劇敘事迅速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在特殊的疫情影響下,如何辦好今年的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主辦方費思量。最終提出辦一屆“大自然的雲上戲劇節”。戶外爲主、室內爲輔;線上爲主,線下爲輔;國內爲主,國外爲輔。用科技支撐,從而確保戲劇節的正常推進。

對於涼山而言,辦戲劇節是讓戲劇迴歸。財政並不寬裕的涼山州獨闢蹊徑,盤活現有的演出場館、閒置場地及各種開放空間,結果沒有多花一分錢,就有了30多個各類演出場地,實現處處有戲,大小涼山皆爲舞臺。

協調各方,一條戲劇全產業鏈條正在打通

在有600餘年歷史的建昌古城裡,“土空間”見證了這時光長河裡的戲劇生活;邛海之畔,白沙灘裡的“水空間”與現代戲劇低吟淺唱;高原溼地裡,戲劇家與彝族兒童共舞嬉戲。這次大涼山戲劇節創設的不同特質的“五行空間”賦予戲劇新的特質,將演出擴展到古城街區、街頭廣場、邛海水岸等羣衆能廣泛參與的區域,特別是路演、開放演出及互動活動,吸引了大量的羣衆觀看。

“就是要通過多種方式,讓羣衆喜歡上戲劇、能參與到戲劇中來!”本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來西昌市展演的國外戲劇劇目少了,但在常態化防控的前提下,羣衆參與戲劇的熱情卻更高了。在戲劇節展演板塊中,安排了50多部戲劇作品,300多場演出。分爲定製劇目、特邀劇目、孵化劇目、歡樂劇目、路演劇目等6種。

戲劇節期間,兩架包機從深圳起飛,開啓包機看戲的先河。同時,從昆明、重慶等不同方向來的戲劇專列、戲劇大巴也充盈着戲劇節的人氣。負責演出事務的涼山文旅集團負責人透露,壓力之下,今年戲劇票務收入還比去年增加了20%以上,“可見越來越多的普通羣衆喜歡上了戲劇”。

到涼山進行規劃設計調研的西南交通大學教師周葵偶然路過,發現在西昌市月色小鎮的古戲臺有路演的劇目《三生》,便停下了匆忙的腳步追劇。她說:“沒想到隨時能看到戲劇演出,演出很精彩、演員水平很高,而且觀看的人不少。”

本屆戲劇節,大涼山呈現的不僅僅是演出的劇目。主辦方還通過多場論壇、對話等活動,就社區戲劇、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趨勢、戲劇的跨界話題展開廣泛研討,推動戲劇理論與實踐的深入。戲劇節成爲戲劇勃發的土壤,《聽見索瑪》《隔離》等一大批新劇目破殼而出,青年戲劇人戲聚計劃也正式啓動。

北京舞蹈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等於戲劇節期間相繼在涼山設立教學實踐基地和繼續教育基地。至此,全國共有10餘所藝術院校將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作爲重要支點,開啓藝術教育的新篇章。北京舞蹈學院校長郭磊說:“涼山人民能歌善舞,文化藝術是大涼山的寶貴資源。我們責無旁貸,願意爲大涼山的文化藝術發展作貢獻。”

涼山州委常委、西昌市委書記馬輝表示,西昌作爲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主辦地,將成立專門的基金,用於扶持孵化相關戲劇創作與生產。

從戲劇教育、創作、孵化到戲劇展演、文創、戲劇旅遊,一條涉及戲劇全產業的鏈條正在打通。

網絡架橋,戲劇找到與觀衆新的溝通方式

在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國際戲劇論壇會場裡,濮存昕、李亭、王曉鷹等大咖與觀衆面對面侃侃而談。大屏幕上,來自澳大利亞、荷蘭、法國等8個國家的多名戲劇人則克服時差影響,在線討論戲劇節的發展。他們相信戲劇精神一定會永不停息,一定會在疫情後繼續發揚。

“去年的戲劇節我們邀請了衆多的國外戲劇名家和劇團前來!但今年不同,雖然跨境來的人少了,但國際範兒沒有丟。”涼山文旅集團董事長劉康說,各國藝術節的總監們通過網絡,即時進行大會主旨演講,進行大會交流發言,保持着戲劇節的國際性、交流的廣泛性,推動着戲劇的進化與演變。

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王曉鷹說:“戲劇本身的同時期、同空間特性不可能被取代,但網絡讓更多的人同時欣賞了解了戲劇,開通了溝通的新通道。”他對此抱樂觀的態度,認爲疫情促使戲劇尋找與觀衆新的溝通方式。

尋找新的方式,保證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活力,這是涼山一直的努力。爲擴大戲劇節和戲劇的影響力,倡導戲劇創作的社會化、戲劇欣賞的大衆化,打造大衆的戲劇節、人民的戲劇節,本屆戲劇節特別推出“直播帶戲”活動,通過直播戲劇演出、戲劇節大咖講戲等方式,廣泛傳播戲劇與涼山文化。戲劇節還與抖音、央視頻等深度合作,開展話題和“戲精請就位”全民任務,話題參與視頻已達4.8萬個,播放量超過6億次。爲鼓勵創作者,戲劇節還開設了“戲精學院人氣大獎”和“戲精學院優質短視頻創作獎”等。

正如王曉鷹所言:“文化是需要持續浸潤的!”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正通過多樣的方式滲入人們的生活裡,來觀看戲劇的普通觀衆越來越多,真正讓戲劇精神傳承不息!

(記者 李曉東 周洪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