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兩岸視劇是市場失衡,不是交流失衡
文/陳樂融
中正大學羅世宏教授「臺劇到哪裡去了?面對兩岸電視交流失衡的警訊」是標準學院派文章,議題不新,數字頗多,觀點欠奉,結尾不痛不癢:「除了臺灣本身有必要在振興臺劇的相關政策上有所作爲,以提升臺劇的製作量和競爭力之外,大陸對臺劇在播出管道與配額限制或許也有鬆綁的必要,畢竟臺灣對陸劇在臺播出的時數與時段並無任何限制,但大陸對臺劇則視同境外劇,受到相當嚴格的配額和播出時段的限制,這不僅對臺劇不公平,而且對兩岸文化交流的發展前景也形成一道越來越難以跨越的障礙。」
▲陸劇《瑯琊榜》在臺灣創下高收視(圖/翻攝電視劇瑯琊榜的微博)
我的簡單看法如下:
1.這已不是文化部影音局的問題,而是我方行政院在歷年兩岸談判對影視音及藝文界有無想法的問題。而答案是沒有。要保護或不保護,該保護不該保護,一句話。若不保護或不該保護,全民(含業界)自己要認命,不必繼續哀哀叫。
平心而論,民衆看陸劇、美劇、日韓劇看得不亦樂乎,真有那麼擔心沒臺劇可看、真關心臺灣影視創意人才或製作老闆生計嗎?
2.標題「兩岸電視交流失衡」的主體就有問題,電視或網絡只是平臺,上游內容物是王道。臺灣看問題若還只看湖南衛視、浙江衛視等與臺灣無線和有線電視臺的差異,完全沒摸着重心。
3.標題後半句問題更大,「交流失衡」?這是市場,市場只聽過貿易順差逆差,誰管交流失不失衡?幾乎不具市場性的地方(不管是政治限縮如中國禁止境外劇或品類特殊小衆如傳統戲曲、實驗藝術等)才談「交流」,現在人家影視集團只管賣片來臺而不肯買臺片臺劇(甚至沒興趣合拍),娛樂文創產業形勢熱火朝天的當兒,誰還講「文化交流的發展前景」呢?
當年,不付你錢看你的臺綜、臺劇,的確是「交流」(「精神交流」、「文化交流」)。但現在,臺灣花錢買「瑯琊榜」、「羋月傳」、「花千骨」,買賣雙方想的都是數字,哪裡談得上交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