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s/廝殺搶優惠!3問答2張表 一次搞懂行動支付
以下的經驗,你我或許都不陌生:想在路邊攤買個小吃,掏出千元大鈔,老闆卻無奈地說「沒零錢可找」,想刷卡也不行,只好急着去找家便利商店換零錢來付費。
這種情況以後勢必愈來愈罕見,因爲只要透過行動支付,就能免除類似的麻煩與尷尬。利用手機感應或掃條碼付款,不僅免去找零的困擾,店家處理食物的手也不必再觸碰充滿病菌的鈔票。
隨着2015年《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上路,以及金管會大張旗鼓制定「電子化支付比率5年倍增計劃」,目標是讓行動支付普及率提升到52%,等於正式揭開臺灣行動支付的戰國時代序幕。
儘管「行動支付」這4個字在生活中出現的頻率愈來愈高,現階段來說,多數人還是慣用現金、信用卡消費。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調查,國人最常用來付款的2種工具是信用卡(77.1%)和現金(60.1%),使用行動支付的比例極低(4.8%)。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用戶確實呈現成長趨勢,從2015年的19%增加至2016年的24.4%。
隨着3大國際行動支付服務App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預計今年上半年陸續加入臺灣戰局,愈演愈烈的行動支付戰場讓人看得更加眼花撩亂,《Cheers》雜誌幫讀者整理出3個QA,趁現在一口氣搞懂行動支付,也能在消費同時,順便省點荷包錢。
Q1行動支付怎麼用?有哪些優缺點?
行動支付是一種將「實體支付工具」(如信用卡)與「行動載具」(如手機、手錶)結合的支付方式,又分爲近端與遠端交易。近端交易就是使用幾乎人手一臺的智慧型手機付費;遠端交易則是透過電子商務網路交易。
而目前最如火如荼發展的,就是近端交易。只要利用近距離無線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技術或者行動條碼(QR Code),存在手機裡的實體卡片資料,就能透過感應或刷條碼的方式被讀取、完成交易。
「目前大約有3成設備能感應信用卡/手機,多數集中在大家常去的連鎖量販、百貨、超市等地,」玉山銀行信用卡暨支付金融事業處副總經理林榮華指出。玉山推出的電子錢包App,可支援NFC或QR Code兩種付款模式,萬一商家沒有感應式刷卡機,也可以掃條碼來支付。
金融產品比較網站Money101臺灣董事總經理周純如還記得,有一次她做完按摩,才發現自己忘記帶錢包,還好店家接受行動支付付款,「當下覺得好方便,可以不用再帶信用卡出門了。」她認爲,行動支付最大的優點在於「便利」,將各種實體卡片彙整在手機後,使用場景更能延伸到許多原本只接受現金的商家,像是夜市、菜市場等等。
只要一支手機在手,就能完成生活中的線上、線下支付、轉帳、帳戶管理,除了便利,歐付寶營運處副總經理詹艾臻指出,行動支付更環保、安全,「因爲取代現金與信用卡的使用,大幅降低假鈔與僞盜冒風險。」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199期】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用App也要有效率:手機留這些就夠!
■妙用9款App,讓你理財消費都聰明
■錢不夠用?因爲你不懂「現金流」!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Cheers雜誌網站》。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