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復甦另一面:原材料大面積漲價!

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汽車11月份銷量達到277萬輛,創下今年新的月銷量紀錄。截至目前,汽車產銷今年已經連續8個月呈現增長,其中銷量已連續7個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汽車市場的復甦,拉動了不少原材料價格經濟觀察報記者獲悉,用於汽車內飾的ABS樹脂、用於輪胎天然橡膠合成橡膠,以及熱軋卷市場價近幾個月一路上漲。

受此影響,不少汽車零部件企業已經宣佈提高產品價格。據不完全統計,進入12月份,已經有青島雙星山東元豐、山東華盛等10多家輪胎企業宣佈漲價,上調幅度多在2%-6%之間。其中主營輪胎業務的上市公司青島雙星、貴州輪胎近期已經對產品價格作出調整。青島雙星12月10日回覆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因原材料價格上漲,輪胎製造成本相應上升,公司決定將對部分輪胎產品價格進行上調。”

此外,其他原材料包括鋼鐵等也出現了價格上漲,做爲連鎖反應,一些汽車零部件企業也隨之宣佈漲價。

實際上,早在今年3、4月份,不少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因復工、交通運輸受阻等原因,曾宣佈上調產品價格,這其中包括芯片、汽車電子、底盤內外飾等多領域。下半年,不少輪胎企業又多次宣佈上調產品價格,與疫情期間漲價原因不同,後續幾次漲價主要是與原材料價格上漲有關。“後端市場好了,自然就會漲價,加之疫情因素,有些零部件或是原材料更是不對稱漲價。”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表示。

那麼此輪零部件企業上調產品價格,會使車企的利潤進一步被壓縮嗎?同時會否影響到汽車市場終端價格?

車市復甦原材料應聲漲價?

據日經中文網統計數據顯示,ABS樹脂的亞洲地區價格在11月底漲至14000元/噸左右,約是4月低點的2倍。熱軋卷在東亞市場的價格爲3850-4050元左右。相比1個月前上漲11%,與5月前半段低點相比上漲39%。

原材料的漲價直接傳導至汽車零部件領域,“受近期鋼材價格上漲影響,公司近期也對多款產品價格進行了調整,小幅上浮,主要是針對原材料價格上漲進行的合理調整。”12月17日,國內一家主營空氣懸架、多功能穩定杆的汽車零部件廠商向記者表示。

中國汽車市場的復甦被視爲這些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中國車市近幾個月恢復跡象十分明顯,中汽協數據顯示,1-11月份,中國汽車產銷2237.2萬輛和2247萬輛,同比下降3.0%和2.9%,降幅與1-10月相比,分別收窄1.6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中汽協預測,2020年全年汽車銷量跌幅或將在2%以內。

一些原材料今年的價格走勢與汽車銷量走勢大體保持一致。以天然橡膠上海市場價來看,今年4-11月,除6月份價格環比略跌0.42%以外,其餘7個月份天然橡膠價格均保持環比增長,其中今年10月天然橡膠價格更是環比增長22.92%。在汽車銷量不振的2、3月份,天然橡膠價格也處於一個低點。

此外,有分析指出,中國汽車市場接下來仍將保持較爲強勢的表現,這也導致未來原材料價格仍會繼續提升。根據中汽協預測,2021年中國汽車總銷量預計達2630萬輛,同比增長4%左右。

漲價誰承擔?

零部件企業上調產品價格,是否會進一步傳導至整車企業,壓低車企利潤?對此,曹鶴表示:“(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的)主要是零部件企業,特別剛性的才能傳導到整車。”至於消費端,由於目前車市競爭激烈,終端車價調整的可能性並不大。

不過,一些規模較小的汽車廠商,議價能力較弱,會受到較大影響,這也會加速汽車行業的洗牌。從上市公司的業績來看,今年因疫情原因,不少車企在財務上都承受着更大壓力。

在經濟觀察報記者統計的28家(包含乘用車商用車)上市車企中,今年上半年有一汽夏利衆泰汽車、力帆汽車3家車企因債務爆雷陸續被“*ST”(存在退市風險)。其餘車企中也有不少企業的風險指數偏高,有13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超過70%;大部分上市車企的毛利率也有所下滑。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多種原材料的價格相比疫情期間有大幅上漲,但相比去年同期增幅要小很多。比如天然橡膠近期價格相比疫情期間增長一倍,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價格增幅在10%左右。

數據顯示,2019年天然橡膠的價格在10000元/噸至12200元/噸之間。去年12月份,天然橡膠價格處於當年的一個高點,價格在12000元/噸左右。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2月16日,天然橡膠的價格13500元/噸,同比上一年漲了14.3%,而今年12月份天然橡膠價格同比增長12.5%。

這一定程度上導致輪胎的終端價格上漲幅度有限,甚至有經銷商表示一些輪胎企業宣佈漲價有炒作嫌疑。“明漲暗降,如果下單很多、規模大,還比之前下單的每條便宜幾十上百元。”有輪胎經銷商表示。

另外,面對疫情仍有可能擴大的風險,一些零部件企業已經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提高公司抗風險能力,這也降低了未來零部件因原材料斷供等原因而價格上漲的可能性。

“目前,公司的產品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國內供給。公司在今年年初疫情發生之初,即已對個別進口部件進行了國產替代試驗和轉換,並且簽訂了多個替代品牌的國內銷售代理權,以應對可能發生的斷供風險。目前,整體風險可控。”零部件企業東昇股份12月17日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