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租公寓從1.0到4.0 物業豐富滿足不同人羣需求

目前市場上的青年公寓很多都打“族羣”概念,以鎖定自己的目標羣體

從1.0-4.0,長租思凡

說起長租公寓,無端端會讓人想起“亦舒女郎”。

香港女作家亦舒塑造了不少獨立、堅強、經濟邁向自由的中產階級單身女性,人們稱之爲“亦舒女郎”。

亦舒書裡這樣描寫女主角的居住環境:“亦舒女郎”對房屋內部的要求並不高,地方不必太大,傢俱不需太多,有書有唱片有溫暖的大舊地毯浴缸全白傢俱和巨大的水晶瓶裡插碩大白色香花足矣。但她對房子地頭要求高,“亦舒迷”都知道亦舒迷戀的是“靠山面海有大露臺的單身公寓,下班後,進門踢掉高跟鞋子,捧一隻水晶杯子對着大海克魯格香檳”。要不然就是“市中心的清幽老宅,門口一棚棚紫藤”。

記者樓市混跡多年,一看這配套標準,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如果是租房的話,廣州城中,最早的長租公寓倒是很有這樣的氣質

追溯長租公寓的歷史,1984年,新加坡房企凱德集團在中國天津打造首家雅詩閣;而在廣州,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有長租公寓了,不過,那個時候的長租公寓,“亦舒女郎”們也不一定能租得起。

早期的長租公寓是清一色針對高端人羣的高端酒店式公寓,比如中信廣場的酒店公寓、輝盛閣、雅詩閣、廣粵公館方圓奧克伍德豪景等,這些高級公寓形像低調,租金不菲,普通白領不能負擔。尤其是廣粵公館,月租金最高達17萬元,穩居廣深長租公寓市場塔尖。這樣的租金水平,足以讓長租公寓在房地產市場中保持着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

長租公寓就這樣高傲地存在了20多年。直到2014年,隨着存量房時代的到來,租賃紅利政策接連出臺,長租市場才迅速被資本所關注,蘑菇公寓、優客逸家、YOU+國際青年社區等相繼獲得資本注入。

長租公寓漸漸接了地氣,不過又換了另一種氣質:文藝範兒十足。

從這些公寓的名稱就可以看出,這些公寓面向的都是年輕人。它們大多數外立面時尚,設置有健身區、桌球檯、放映區等,並且標榜“互聯網思維”、“社羣理念”,用附加值來吸引租客,還有其他標新立異的設計細節。顯然,這樣的公寓雖然不再如第一代公寓般高高在上,但定位精準,瞄準的是新銳人羣,而且是有一定精神追求、物質基礎的年輕人。

隨着長租市場不斷髮展壯大,長租物業漸漸豐富起來,也越來越接地氣。

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白領、藍領都能負擔的各種類型的長租產品,無論是房企,還是投資機構,甚至是有錢的投資客,都以各種方式進入長租市場,就連身處工廠企業的打工者,也有了專門針對他們量身定製的公寓樓羊城晚報記者曾經採訪過一位城中村的“寓公”,他手上持有上千套出租房源,統一裝修、出租、管理,堪稱“超級大房東”。

可見,隨着未來長租市場的發展,長租產品的構成將會越來越豐富。

越來越多房企進入長租市場,而廣州、北京近期也成立了官方的租賃平臺,這意味着,未來無論是哪類人羣,都能在長租市場中找到適合自己租住的房子。

供應端的變化、“租購同權”政策的催化,未來將改變人們固有的購房觀念。按照慣有思路,人們在買房前就該住在便宜的出租屋裡,把每一分能省下來的錢存進銀行,等待將來把錢改名爲首付再交出去。然而現在不是,至少很多需要解決剛性住房需求的人們,不再全是這麼想的。

過去人們更習慣於通過買房解決終極問題,租房是退而求其次的過渡性居住方案。但是現在買房所需要的資金越來越多,年輕人有可能很難存到這些錢。同時,租房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年輕人有可能做出更多元化的選擇。

在物質豐富中度過童年的“90後”,他們越來越多地面向內心,而內心始終在問一個問題:當下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大多數需求一旦被滿足,就會成爲市場強大的抓手。

我們有理由相信,並充滿信心地等待:中國樓市正在跑步進入更自由的租賃時代。

述評/羊城晚報記者 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