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攜手企業用科技做公益 讓臺灣更美麗

工研院電光資深工程師盧建均分享「可攜式紫外線光源UVC LED水殺菌技術」,打造高機動節能淨水設備。(工研院提供/羅浚濱新竹傳真)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公益活動都受影響,工研院公益委員會主委劉佳明慈濟基金會臺塑代表召開研討會,分享運用科技關懷社會利用研發創新社會公益的成果,希望啓發更多科技公益好點子,「用科技做公益,讓臺灣美麗!」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博文表示,如何快速且足量供應乾淨的飲水熱食,是災害救援中重要課題,慈濟2012年與工研院合作打造可提供快速、大量、高品質的Qwater淨水設備,因應災區地形快速運送緊急供水

工研院以薄膜光學技術開發光療貼布儀」,導入日照中心等照護機構,讓長輩體驗光療服務,使用便利又安全。(工研院提供/羅浚濱新竹傳真)

工研院公益委員會主委劉佳明(中)邀慈濟基金會、臺塑企業等代表,分享運用科技關懷社會的創新科技公益成果。(工研院提供/羅浚濱新竹傳真)

此外,工研院與慈濟共同研發模組化設計、多元燃料源、使用太陽能機電系統的第二代「行動廚房」,可於3小時內供應900人使用餐食,是災害急難救助行動中極具效率的賑災設備。

工研院也分享多項投入公益服務的科技創新應用,電光所資深工程師盧建均介紹2018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肯定的「可攜式紫外線光源UVC LED水殺菌技術」,打造高機動節能淨水設備,讓人人都能喝到潔淨的飲用水

同時,以薄膜光學技術開發「光療貼布儀」,導入關西華光基金會、新竹慈牧全人關懷協會秋霖園多元日照中心等機構,讓長輩體驗光療服務,成爲復健活動項目之一。

青少年輔導關懷上與「飛夢林青年咖啡館」合作,導入「香花多層萃技術」,開發飲品與相關產品,協助弱勢青少年學習專業技能,重回正常人生軌道。並以「NIR Raman技術」攜手玩具圖書館協會及臺塑企業,設置塑膠再生示範場域,讓廢棄塑膠玩具再利用。

臺塑企業總管理處組長劉耀文則分享臺塑的「Formosa樂活圈環境永續公益經驗」,將企業廠區周邊社區小農商家地方政府等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共榮圈,共同促進地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