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界認爲航運補貼政策有必要 但電子或高端產品不應列入!

韓國政府提供大量資金供韓新遠洋造船。(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應對天價運費,韓國要該國託運人韓籍船公司簽約,保證有艙有櫃,還提供兩成運費補貼,另提供15億美元造船融資,必要時融資金額將加倍編列。韓國的補貼政策高雄科技學校教授楊鈺池認爲有其必要,曾在外籍船公司擔任總經理業界人士也表示贊同,但認爲電子高端產品不應列入補貼範圍

楊鈺池指出,有些人認爲航運市場要尊重市場機制,政府管得越少越好。自己長期研究航運政策,韓國政府如果在金融危機以來不救其航運三大支柱,船公司、船員造船業,今天韓國海運業可以說已經完蛋了。

即使中國大陸中遠海運遇到虧損時,政府也會採用低利貸款和造船補貼政策令其獲利。楊鈺池認爲,政府好像比較關注高科技護國神山,對於航運業或許是因爲近期股票市場大漲關係,纔會被關注,其實政府如果能夠更積極點會更好,就好像當年如果沒有救陽明海運,就沒有現在股票市場上的當紅炸子雞了。

曾在外籍船公司擔任總經理的業界人士則指出,短期補貼他是蠻贊同的,因爲有很多傳統單價產業已經無法應付這高運價成本而暫停出口或者減量出口了,不過政府不應該全面補助兩成,而是要調查產業別,電子或高端產品仍然可以將高漲的運分轉嫁到終端消費者,但是有些傳統產業就必須要扶持,這並不代表同步幫助進口商或消費者,而是讓自己產業可以活下去,重點是補助可以幫助企業成功維持正常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