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事業藍皮書:“十四五”要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

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 (記者孝金波)小康路上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脫貧攻堅過程中,殘疾人羣體有哪些成果和困難?未來殘疾人事業將如何發展?近日發佈的《殘疾人事業藍皮書中國殘疾人事業研究報告(2020~2021)》(以下簡稱藍皮書)全面回顧了“十三五”期間中國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歷程總結了殘疾人事業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也對未來的發展提出了規劃

專題報告回顧中國農村殘疾人脫貧攻堅進程

藍皮書的專題報告部分以“殘疾人脫貧攻堅”爲主題,全面回顧了中國農村殘疾人脫貧攻堅進程,總結了中國解決因殘致貧方面經驗和做法,並分析了殘疾人貧困治理的未來發展方向;對民族地區殘疾人脫貧攻堅、農村貧困殘疾人“兩不愁三保障”、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託養照料、農村殘疾人脫貧攻堅重點行動社會力量參與殘疾人扶貧等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藍皮書介紹,經過多年的扶貧開發和脫貧攻堅,我國農村殘疾人的整體性貧困得到根本性改變,貧困發生率大幅度下降,貧困程度得到極大緩解。農村殘疾人脫貧攻堅取得如此成就源於中國特有的殘疾人事業發展道路,即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國家戰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參與、殘疾人組織充分發揮作用的貧困治理組織體系,以及“殘疾人家庭殘聯組織―政府”的信任合作機制

當前我國農村殘疾人貧困發展呈現三大趨勢有:

貧困殘疾人分佈呈現“小集中、大分散”特徵。一方面,貧困殘疾人向特定區域集中,與所在地經濟狀況相關。另一方面,由於殘疾人發生呈現隨機性,殘疾人家庭呈現高度離散特徵。經過精準脫貧之後,貧困殘疾人的分佈將更加零散

貧困殘疾人出現“沉底”現象。經過大規模的扶貧開發和脫貧攻堅,越來越多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了貧困行列,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弱勢羣體難以依靠自身的力量脫離貧困境地,出現“沉底”現象。

殘疾人向貧困邊緣聚集。經過多年的扶貧開發和脫貧攻堅,絕大多數殘疾人及其家庭擺脫了絕對貧困狀態,但是多數家庭仍然處於“脫貧不脫困”的狀態。

藍皮書指出,未來貧困殘疾人仍然是農村相對貧困治理的重點人羣,殘疾人的貧困治理模式需要根據貧困結構的變化進行相應轉變。

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是“十四五”時期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關鍵

藍皮書指出,殘疾人事業順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十四五”時期關鍵是要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更加關注農村殘疾人,注重提升殘疾人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強化基礎設施和完善工作體制,以進一步提升廣大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四五”時期殘疾人保障與發展應着力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提高殘疾人就業質量和健康水平,建立殘疾人家庭支持體系,促進殘疾人的社會融入,實現殘疾人事業的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滿足殘疾人的多元化、多層次需要,促進殘疾人的全面發展。

到2025年,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生活品質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具體成果包括:基本建立多層次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殘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穩定保障;初步形成多形式的殘疾人就業支持體系,殘疾人實現較爲充分較高質量的就業;均等化的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無障礙的社會環境持續優化,殘疾人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平等權利得到更好實現;殘疾人事業基礎保障條件改善,質量效益提升。

到2035年,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與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相適應;殘疾人物質生活更爲寬裕,精神生活更爲豐富,與社會平均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平等包容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殘疾人充分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殘疾人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取得更爲明顯的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