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價差驚人 藥師揭秘:看懂這標示挑好貨

市售各種保健食品,有時候成分相同,價差卻相當驚人。在注重時安的年代,藥師建議,最好仔細挑選有標示「濃度」的保健食品,才能避免成爲冤大頭。(圖/Shutterstock)

市售各種保健食品,不管開架陳列網路販售、直銷推廣、電視購物等,其毛利都落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相差太多(除自有品牌以外)。但保健食品的成本,不單隻有產品製作成本,更包含行銷、研發、驗證、稅務運費等一系列嚴謹的流程,二瓶看似成分相同的產品,其製作成本可能隨着製程中的不同變數,而有極大的差異

舉個例子,不少民衆會發現大賣場魚油與專業門市藥局販售魚油的價格有如天壤之別,價格範圍從一瓶60粒膠囊700元至3000元,但明明都是Omega-3含量50%的魚油,爲什麼價差這麼大?差別在於魚油的來源、製程及製造廠規模、魚油的新鮮度雜質含量及驗證等級。不少賣場魚油萃取於大型魚類,基於食物鏈累積原則,大型魚種萃取製成的魚油所含重金屬污染物比例較高,但也不是說大型魚製成的魚油產品不能碰,而是要看產品有無合格檢驗證明。

或許大家對於產品原料來源、製程、製造廠的規模會影響產品價格,並不感到意外,但不少民衆對於產品的「證驗等級」卻不太講究!事實上,各種產品送檢各種標章及認證,都須花費不少時間及經費,尤其是愈高規格的認證,更吃掉不少製作成本,所以往往售價不斐。這好比榮獲米其林三星的餐聽,正因爲廚師需要耗費金錢心力去精進自己,其細緻的做工與高超手藝,能夠使得每份佳餚都令人驚歎,價格亦是不斐。但回過頭看看,都決定花錢買"保健"食品來維護健康了,但卻在品質挑選上省小錢,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呢? 若這樣還不如別買!

一、貴不一定好,但便宜的更要仔細看

便宜的不可靠,價格昂貴的就比較好嗎?事實上也不盡然,必須釐清價格貴的原因。有的產品成本高在原料、技術、保存條件、驗證,有的貴在行銷手法、銷售架構,有的甚至貴在品牌或難以解釋。消費者必須判斷產品的價格是否合乎其品質,否則極容易成了冤大頭。

市售益生菌百百種,明明都是腸道益生菌,爲什麼有的配方一盒30包,售價高達1000元,而有的配方一盒60包才賣500元。原因在於菌種類型、總菌株數量及各菌的比例,有的配方甚至僅把各種菌株表列出來,但卻沒清楚標示各種菌株的含量,如此要怎麼判斷這個配方是否符合您的需求呢?

雖然一分錢一分貨,但也不是所有的保健食品都要追求高價,例如一般營養補充的B羣,只要挑對所需的營養成分,便宜也是可以挑到好貨的唷!

二、看清成分標示及產品訊息

食安風波連環爆情況下,民衆在購買保健食品時,必須特別謹慎,尤其在目前自有品牌崛起的世代,「看懂」成分標示變成一門顯學。 舉個鮮明的例子,市售護眼產品的劑量標示,常隱藏着不爲人知的小秘密,如下圖主要成分標示,各成分萃取物都有標示含量,但卻標明「濃度」。例如預防黃斑部病變的葉黃素,大多萃取自金盞花,但如果成分僅標明金盞花萃取物30毫克,根本就不知道真正含有的葉黃素含量多寡。改善眼睛乾澀及增加葉黃素吸收的魚油,如果僅標示魚油200毫克,也無法判斷實際Omega-3含量。再者,現在許多廠商提供花青素對於疲勞的改善,紛紛推出富含山桑子或黑醋栗顧眼產品,但往往未標明花青素濃度,這更讓消費者感到茫然了,到底怎麼判斷產品是否適合自己。

所以微笑藥師建議民衆,在檢視保健食品時,不僅要看成分及含量外,更要看「有效成分濃度」。舉下圖爲例,明顯的標示應該爲山桑子萃取物 30毫克(花青素含量XX毫克,或者花青素25%等)、金盞花萃取物(含葉黃素XX毫克,或葉黃素20%),魚油 200毫克(Omega-3含量60毫克,或Omega-3含量30%),這樣民衆才能判斷出保健產品可能帶來的保健潛力。

三、微笑藥師的建議

所有保健食品的價格沒有絕對,而是相對的。價格的高低並不能判斷產品的好壞,消費者必須仔細詢問產品的相對價值,到底貴在哪裡,是否合乎目前的需求。倘若沒有必要,再高規格的產品對您都是多餘或浪費的。但如果高規格的產品非常切合目前的保健目的,那麼縱使價格稍高,也是值得的。最後微笑藥師建議大家可以合理分配各種保健食品的需求性,如果可以從飲食或生活中取得,何必要依賴加工製成的保健食品呢。但如果是自己迫切需求的保健成分,不妨可以好好了解一下,不同價位的差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