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呈現四特點 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

人民網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杜燕飛)今日,“數普惠金融――第三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在人民日報社舉行。峰會上發佈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20)》、《中國普惠金融實踐案例集錦(2020)》,並揭曉了“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0)”名單

峰會以“數普惠 新金融”爲主題,旨在探討以數字普惠推動新階段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驗,回顧第一個普惠金融發展規劃實施歷程,展望“十四五”時期普惠金融事業走向。峰會由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中國銀行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和中國銀行保險報共同主辦,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中國小額貸款公司協會、中國財務公司協會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等單位支持。

當前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呈現四個特點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在峰會上發佈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20)》(下稱《報告》)。《報告》2020年11月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人民日報黨媒平臺和微衆銀行聯袂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

《報告》認爲,當前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呈現四個特點:一是銀行保險機構是普惠金融發展的主力軍;二是數字普惠金融已經成爲當前普惠金融發展的主流;三是非銀行金融機構積極踐行普惠金融戰略;四是在發展普惠金融過程中越來越重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今年《報告》特別增加了專題研究內容, 集結監管、實務部門以及研究機構的權威專家,圍繞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六穩”“六保”、消費者保護以及金融科技等主題展開廣泛、深入的研究,爲全面瞭解我國普惠金融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前沿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普惠金融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

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組織編撰的《中國普惠金融實踐案例集錦(2020)》一書,即將由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融資擔保協會、中國小額貸款公司協會和中國財務公司協會專門爲本書撰寫了所屬行業的綜述。書中收錄的65個普惠金融實踐案例涵蓋普惠金融助力抗擊疫情案例、助力脫貧攻堅案例、產品創新案例、數字普惠金融和可持續發展案例五大類型,展現了銀行、保險公司小貸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科技等相關行業和單位的普惠金融實踐現狀

這些案例體現了我國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的“凝心聚力”特點:銀行業機構在普惠金融體系中佔據絕對的主導;保險公司將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作爲自身發展的重要領域。融資擔保肩負起解決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使命;小額貸款公司天生具備發展普惠金融的“基因”;財務公司近年來藉助其自身資金和信息優勢,從成員單位和產業鏈條上的中小企業實際需求出發,有針對性地設計相應金融產品;金融科技公司通過向外賦能,有效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務質效

在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上,普惠金融實踐體現了“守正創新”特點並普遍運用了大數據,有的運用了雲計算技術,有的運用了區塊鏈技術,他們在各自領域有較高的智能化水平。同時多個案例着眼於防控風險。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和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收官時刻,研讀這些案例,尤有意義。

普惠金融基層實踐新典型

峰會同時揭曉了 “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0)” 名單。案例評選遵循公開、公正、科學的評審原則和流程,參考網絡公開投票參與熱度,經過相關協會和評審專家推薦和多輪線上、線下評審等環節,最終評出“中國普惠金融助力抗擊疫情”、“中國普惠金融助力脫貧攻堅”、“中國普惠金融產品創新”、“中國數字普惠金融”和“中國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五個類型的30個典型案例。

“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已連續第三年舉辦。近年來,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還牽頭組織開展了多項普惠金融主題系列活動,召開專家研討會,走訪調研地方普惠金融實踐,編印普惠金融研究資料等,針對普惠金融創新和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思廣益提出建設性意見,積極推動普惠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