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七級「草莓族」的封號

小馬

身爲七年一班的我,在大陸被稱爲「八零後」,目前在中國大陸工作,從小我就是比較反骨小孩長輩眼中的麻煩人物,舉個例子:在大一的時候就跑去科學園區中班的工作,早上七點出門上課,下午四點趕着去上班,凌晨一點纔回家休息。很多長輩都說爲什麼不好好讀書?讀書就應該盡好學生的本分…等等之類的話語

其實除了家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我對於讀完書之後出路的質疑?因此我決定先去職場尋找答案,如果想知道將來你會成爲怎樣的人?就應該先去觀察與學習,否則學了一堆東西也不知道到底該如何去應用,白白浪費了時間。

很早以前我們就被冠上草莓族」的頭銜,我歸類了以下三種原因:

1.從小被當成讀書考試機器

我想妳們都應該有相同的經歷,月考、模擬考、晨考、午休考、晚自習考…等,很多學生就有錯誤心態,讀書就是爲了應付考試,學校老師會告訴你考試範圍與猜題,你的價值考試分數來衡量,但幾個人會告訴你:到底讀了這些書,或是選擇將對你的未來有什麼幫助?

2.工作適應期較長

面對現在多元又快速變化的職場環境,單靠以前學校的學習方式是絕對不夠的,業主當然期望降低成本,過來的新人能夠立即發揮戰力新鮮人沒有人帶領與輔導,又沒有積極學習的態度,導致期望值落差沒有信心,因此工作跟換頻繁,陷入惡性循環。

3.價值觀差異

早在我們還沒畢業的時候,臺灣的許多企業就已經紛紛外移,導致臺灣就業機會減少,而政府開放教改,提升大學錄取率,最後導致大學畢業生過剩,就業市場需求緊縮,而許多人還在堅持白領薪水,認爲學歷是進入職場的鐵票,不願意從基層開始歷練,自我價值跟就業市場價值認知落差甚大。

當年我在園區上中班月薪只有一萬九,後來因爲課業的壓力,我又到餐廳打工時薪75元,從內外吧檯全部都做。今年五月一號我回臺灣報稅,我朋友晚上來家裡找我聊天,說他開的餐廳以時薪130元找不到工讀生,我笑了。有一次我去代工廠稽覈,我問工程師說SOP上爲何沒有註明:鎖螺絲必須以對角線順序,他沒有回答,但從他的表情我可以猜到他應該沒有做過基層,所以也不會了解這個基本常識

真的應該好好反思自己的價值,而不是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天下沒有白吃午餐,如果沒有努力跟克服逆境精神,那麼就很難擺脫「草莓族」的頭銜,我跟大家推薦嚴長壽跟大前研一的書,對於面對未知的職場跟未來有所幫助,在此我就不多贅言

作者小馬,科大畢業,目前在江蘇工作,負責管理與稽覈華東地區的代工廠。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您的聲音與討論,稿件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