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醫院都在哪些城市:北上廣佔比近半 深圳爲零

(原標題:百強醫院都在哪些城市:北上廣佔比近半,深圳爲零)

疫情以來,城市的醫療綜合實力備受關注,那麼,哪些城市擁有頂級醫院呢?

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上海發佈《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2019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和《2019年中國醫院專科綜合排行榜》。這是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作爲獨立第三方開展的公益性學科評估項目,已是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連續第十一年發佈。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對綜合排名100強醫院的城市分佈統計梳理髮現,今年百強醫院分佈在21個城市,其中北上廣三大一線城市合計達48家,佔比近半。另外,武漢西安成都大區中心城市醫療實力也頗爲雄厚,不過,同樣是作爲四大一線城市之一的深圳,仍然是0上榜。

北上廣佔比近半

這其中,百強醫院的前十強,分別爲: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在這前十強中,上海3家,北京和武漢各有2家,成都、廣州和西安各1家。

擴展到100強來看,分佈在21個城市,主要是直轄市和強省會城市,佔據了98家。

表1:百強醫院的城市分佈

這些城市的好醫院主要是與高等教育尤其是實力強勁的醫學院校緊密相關。百強榜單上的醫院基本都是知名大學的附屬醫院。

好的醫院與好的醫學院校相輔相成,一個城市擁有好的醫學院校,往往就會擁有一批實力強勁的醫院,比如,北京的中國醫學科學院、北大醫學部、首都醫科大學,上海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交大醫學院、海軍軍醫大學,廣州的中山系,武漢的同濟和武大,成都的華西,西安的空軍軍醫大學和西安交大長沙的中南湘雅,山東的山大齊魯,杭州浙大重慶的陸軍軍醫大學和重慶醫大等。

原廣東省衛生廳巡視員廖新波對第一財經分析,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有教學和科研的任務,所以他們吸收最先進的技術和前沿的東西,因此普遍來講,這些醫院的醫學水平比較高。“但也不是一概而論,在某些地區,他們的地方醫院,可能勝過醫學院校的醫院。”

從具體城市來看,北京共有21個醫院進入百強醫院榜,數量位居榜首。上海以18家位居第二。廣州以9家位居第三。北上廣三城合計共達48家,佔比近半。

這三城之後,武漢、西安、重慶和杭州各有5家入圍。這其中武漢、西安和重慶都是傳統的十大城市,大區中心城市。武漢有2家醫院入圍前十,醫療實力較爲雄厚。此外,杭州擁有浙大這樣的頂尖大學,浙大醫學院實力雄厚。

成都、南京各有4家,這兩個大城市同樣擁有雄厚的醫療教育資源。尤其是成都的華西系,實力很強。天津、瀋陽、長沙和濟南則各有3家入圍,這些地方也都有擁有不錯的醫療院校。

直轄市和強省會城市以外,只有2家醫院入圍,分別是來青島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和來自蘇州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青島是計劃單列市,蘇州則是經濟總量最大的普通地級市,高等教育基礎不錯。

相比北上廣以及武漢、西安等大區中心城市、強省會城市,一線城市深圳雖然近年來快速發展,GDP總量位居第三,但至今仍無一家醫院進入百強榜,不少人選擇到廣州或者香港就醫。

廖新波對第一財經分析,像醫學這樣的經驗學科,它需要一定的沉積,作爲醫院管理和大學文化同樣也需要沉積,才能夠在衆多的院校醫院中出類拔萃。“深圳這幾年發展很快,也吸引了大量的院校,如果說今年他們不行,我想經過若干年努力後可能會有一些拔尖的院校或醫院脫穎而出,這個需要時間的錘鍊,才能使醫院或學校紮實地發展。”

目前深圳也在積極補短板。2018年6月,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開工,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重點發展醫科和工科兩門學科。在醫科上,除了科學研究外,深圳市政府和中山大學還將合作在深建設三所高水平的附屬醫院。其中,2018年開業的中山大學第七醫院是中山大學在深圳第一家直屬附屬醫院。醫院設計總規模爲4000張病牀,是華南地區單體規模最大的醫院。

加快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總體而言,好的醫院分佈很不均衡。從省份分佈來看,百強醫院來自19個省份。還有12個省份沒有醫院上榜。其中東部沿海省份中,河北海南0上榜。在中部六省中,山西無一醫院上榜。在西部各省份中,除了四川、重慶和陝西三個省份外,其餘省份都沒有醫院進入到百強。

由於頂級醫院較爲集中,分佈不均衡,也導致不少患者異地看病。在廣州越秀工作、老家海南儋州農村的林先生說,村裡時常有村民到廣州來就醫,“因爲海南整體醫療水準跟北上廣有較大差距,很多病在海南看不了”。

在北京、上海,這樣的異地就醫羣體更爲龐大。例如,早在2014年,就有媒體報道稱,調查顯示每天多達70萬人次患者進京求醫問藥,北京已成爲“全國看病中心”。

一方面,大量患者流入到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的頂尖醫院看病,也對醫療、交通等各方面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另一方面,異地就醫,也增加了患者的成本和負擔。

爲了解決羣衆看病難問題,2019年,經中央深改委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聯合印發了《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下稱《方案》),在北京、上海等醫療資源富集地區遴選若干優質醫療機構,通過建設分中心、分支機構,促進醫師多點執業等多種方式,在患者流出多、醫療資源相對薄弱地區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推動優質醫療資源集團化發展,更好滿足羣衆醫療服務需求。

根據《方案》,綜合考慮區域內優質醫療資源短缺、沒有中央本級醫院或達到“國家隊”水平的國內一流醫院,人口基數大、轉外就醫多,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符合國家戰略發展需要等因素,選擇在河北、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河南、雲南、新疆8個省區開展試點建設。

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介紹,試點的目標要求是,這些試點省份的重點病種治療水平與輸出地醫院差距縮小,跨省跨區域就醫減少,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的各項工作正緊鑼密鼓地往前推進。

根據媒體報道,今年10月22日上午,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舉行揭牌儀式,據悉,這也是首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揭牌儀式。

廖新波說,建設區域醫療中心,並不是爲了轉送病人,而是要通過有實力的醫院幫扶下面的醫院提高水平,指導醫生的診斷、治療水平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因爲團隊、因爲設施的問題,而不能在當地解決的,才送到上一級的醫院。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對第一財經分析,我國幅員遼闊,一個人口省就是歐洲一個大國,因此一個省建設一個醫療中心,可以集中在省會、計劃單列市或區域中心城市。一個省如果有一兩個城市成爲醫療中心,對大家看病也是一個很大進步,就不一定要到北京、上海了。

牛鳳瑞說,醫療中心的均衡分佈也是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不過,醫療資源也有一個集聚和規模效應,這樣纔能有更快的技術進步,因此就近看病是相對就近,不是絕對就近,比如到所在的省會或者附近的中心城市,就是相對的就近,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人們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