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守護牧民健康(我是共產黨員)
在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胰外科會議室內,樊海寧(前)正在與同事們一起會商病情。 本報記者 賈豐豐攝
翻看“曼巴”樊海寧的微信朋友圈,“治療包蟲病”是出現最多的內容。包蟲病是一種寄生蟲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爲了防治包蟲病,共產黨員樊海寧傾注了無數心血。
作爲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樊海寧還是醫院肝膽胰、包蟲病外科的負責人,包蟲病是他最主要的攻克對象。從27歲選擇從事包蟲病防治工作開始,20多年的時間裡,樊海寧跑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做了上千臺手術。在牧民眼裡,他是專家,更是可以信賴的健康守護人。
從瑪沁到達日,從班瑪到甘德,2019年剛入夏,樊海寧和同事們一路奔忙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南地區,對當地的包蟲病患者進行篩查。“只有準確掌握患者的真實數據,我們的診治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全面篩查,是攻克包蟲病難題的第一步。
“上了車連睜眼都覺得費勁,可下了車又精神飽滿地做起檢查。”路程遠,高原反應強烈,地理環境給樊海寧的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有知識、有技術,還不夠,更要懂患者、能應用。如何擴大篩查面?在多次和牧民交談、瞭解當地人生活習慣的過程中,樊海寧發現,可以依託學校,先給孩子們篩查,然後再動員他們告訴自己的家長和親鄰。
就這樣,學校成了流動醫院,教室成了臨時診室,湊齊桌子,擺上機器,掛起簾子,採血、驗尿、做B超,一樣不落。省去路上的奔波,簡化了就診流程,主動來篩查的牧民越來越多。
“餓了吃泡麪,困了就趴在課桌上休息,晚上都住在教室裡。”經過3個月的辛苦工作,在青海省衛健委的幫助下,樊海寧和同事們終於實現了全省牧區包蟲病篩查的全覆蓋,並建成了包蟲病患者數據庫,篩查數據讓政策制定和診療救治有據可依。
傾心治療
夜已深,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的主樓依然燈火通明。四樓手術室外的長廊上,才讓當智來回踱着步子,等待手術結果。
他的妻子正在做包蟲病手術。
“手術一切順利!”伴隨着手術室“吱扭”的開門聲,這句話讓才讓當智放了心。去年11月發生的這一幕,樊海寧和同事幾個月來常常遇到。
2020年,青海對全省現有需要手術救治的包蟲病患者集中開展治療,實現應治盡治。研判病情、分析病竈、巡視病房、答疑解惑……樊海寧每天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雖然診療任務重,但樊海寧總是喜歡和患者多聊兩句。由於牧民們大多說的是藏語,每次溝通,只能藉助翻譯人員,溝通難度大,樊海寧也從不偷懶:“有時候,我們多問一句,對患者來說,可能就少一分疼痛,多一分溫暖和希望。”
功夫不負有心人。到去年底,樊海寧和同事們基本完成全省包蟲病患者手術任務。“我們也收穫了很多,包蟲病診療水平提升,團隊也得到了鍛鍊。”樊海寧說。
做好預防
“樊醫生,可以留個電話嗎?”很多患者出院前除了跟樊海寧道別外,還要留下他的電話號碼。
“有了電話號碼,我們就能隨時聯繫到樊醫生,心裡也就踏實了。”才讓當智說。如今,他的妻子已從手術中恢復,能做一些家務了,“不只是妻子,我們全家現如今都過得更舒坦了。”
對於樊海寧來說,成功救助患者讓他欣慰,但多次的治療也促使他不斷思考:“如何讓大家徹底遠離包蟲病的困擾?”
“其實,包蟲病完全可防可治,關鍵是從觀念上正確認識它,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爲此,樊海寧也常常主動記下患者的電話號碼,“一來方便做術後回訪,二來是想通過他們,把包蟲病防治的知識、政策,宣傳給更多的人。”樊海寧扶一扶眼鏡框,清瘦的臉上充滿堅毅,“做好預防是一場不能輸掉的持久戰。”
開展包蟲病防治宣教、免費篩查、製作包蟲病宣教片……樊海寧現在比以前更忙了,也更有信心:“隨着牧區人居工程、飲水工程等基礎設施的持續改善,包蟲病在牧區的發病率已經大大降低,牧民們的預防意識也在不斷提高。”
“盡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溫暖每一位患者,把包蟲病預防知識傳播到每一頂帳篷,爲了守護好牧民的健康,我會一直幹下去。”樊海寧幹勁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