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信貸社融大回落!後市信用擴張要放緩?看機構這樣解讀

(原標題:10月信貸社融大回落!後市信用擴張要放緩?看機構這樣解讀)

儘管新增信貸社融數據不及預期,但信貸需求依然穩定,反映出經濟復甦活力持續向好。

11月11日,央行發佈的10月金融數據和社會融資數據顯示,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898億元,社融增量1.42萬億元。截至10月末,廣義貨幣(M2)增速同比增長10.5%,增速比上月末低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1個百分點,爲連續8個月保持雙位數增長。

總體看,10月新增信貸社融數據稍不及此前的市場預期,不少分析認爲,這主要受季節性因素和監管導向影響。不過,從結構性數據看,10月信貸需求依然強勁,且反映企業現金流情況的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高達9.1%,反映出經濟復甦活力持續向好。隨着經濟的企穩復甦,受政策調控影響,後續M2和社融增速將逐步向名義GDP增速收斂。

10月社融增速或達到年內峰值

雖然相較於9月1.9萬億的新增信貸規模,10月新增貸款只有6898億元顯得環比降幅較大,但鑑於10月曆來是信貸小月,環比顯著回落屬正常現象。同比看,今年10月與去年10月的新增信貸規模基本持平,僅同比微增285億元。同時,今年10月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2.9%,也與前幾個月較爲接近,自從今年7月以來,信貸增速已連續多月保持在13.0%左右的水平

細項看,信貸結構延續向好趨勢對公長期貸款快於短期貸款,當月企業部門短期貸款減少837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113億元;居民中長期貸款依然增長穩健,當月新增規模達4059億元。

“10月房地產銷售呈現溫和轉好態勢,居民部門商品房購置需求依舊較爲穩定。從高頻數據看,近期房企力推各類降價手段加速週轉,推動居民中長期貸款需求猶存。”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團隊稱。

人民幣貸款是社會融資規模的主要組成部分,信貸增長的季節性回落自然會帶動社融增量規模的回落。10月社融增量1.42萬億元,儘管與9月的3.48萬億元相比跌幅明顯,但仍比上年同期多5493億元。同時,10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長13.7%,較上月反彈0.2個百分點,達到近期高點。

光大證券首席銀行分析師王一峰表示,10月份社融增速或達到年內峰值。從結構上看,一方面,10月影子銀行繼續收縮,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延續負增長;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和表內票據融資減少明顯,預計與前期的票據套利資金集中到期有關。另一方面,政府債券繼續快速發行,淨融資4931億,同比多增3060億,是支撐社融增速提高的主要因素。

對於年內剩下兩個月的社融走勢,王一峰認爲,考慮到地方政府專項債已發行完畢,政府債券對社融的貢獻已明顯下降。若新增貸款規模按照去年同期水平測算,11-12月份社融增速將大概率維持在13.5-%13.7%區間內運行,即10月份社融增速有望成爲年內峰值。

信用擴張速度將有尋頂跡象

受新增信貸社融不及預期,以及存款結構變化的影響,10月末,M2增速同比增長10.5%,增速比上月末低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1個百分點,爲連續8個月保持雙位數增長。

不少分析人士表示,財政存款的超季節性上升是環比拉低M2增速的主因之一。中信證券固收研究團隊表示,10月財政性存款新增9050億,同比多增3499億元。10月財政融資力度仍然較大,同時財政支出進度可能不及預期,使得國庫庫款有所積壓,預計是拉低M2增速的主因之一。同時,10月住戶存款減少9569億元,企業存款減少8642億元,預計與季初居民企業存款集中購置理財產品以及“十一”假期居民增加消費相關。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證券時報記者表示,10月M2增速由9月的10.9%回落至10.5%,體現出貨幣增長的穩定,實體經濟的流動性既是夠用的,也沒有溢出來。融資穩則利率穩,貸款等實體融資數據的穩定增長帶來資金利率的穩定。近期DR007的中樞爲2.2%左右,目前DR007已經穩定,未來同業存單(CD)利率的穩定(甚至是小幅下行)也是可期的。

展望後市,不少分析認爲,信用擴張速度或將有所收斂,結構性政策繼續發揮主力,聚焦經濟薄弱環節加大精準滴灌力度。中信證券固收研究團隊表示,10月財政融資高增長趨勢已經結束,預計後續社融增速會有所回落;10月後政府債券發行壓力有所減輕,財政行爲更多爲債市帶來利好,經濟修復趨勢維持常態化,信用擴張速度也有尋頂跡象。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預計11-12月財政支出的力度將加大,這將有助於改善金融體系的流動性,保障市場資金利率保持穩定甚至是穩中有降,預計央行政策利率、LPR利率在年內將保持總體不變。儘管宏觀經濟回升向好,但結構性政策仍會進一步發揮作用,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重點仍在於利用結構性工具加大對小微企業、製造業等重點領域的精準滴灌。雖然預計LPR利率短期內仍會保持不變,但銀行可以繼續通過減費讓利、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等方式,繼續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