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西南聯大的足跡

2020年,我參加的採風活動少之又少,極少的幾次裡,最難忘的是“西南聯大文化行”。十來個人,八天時間,在長沙沅陵蒙自昆明走走停停,所到之地皆和西南聯大有關。

我們一行人在長沙聚齊後,最先去的是湘雅醫院,這裡有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的部分教授寓所。北大、清華和南開在正式組團爲西南聯大之前,在長沙的名字就叫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曾經的西南聯大教授寓所,都是原址原樓紅樓綠樹,靜美怡然。聖經學堂舊址曾是臨時大學的主校區,現在是長沙市政府機關二院了,僅看樓梯前幾級向外延伸出來的半圓形踏步就可見房子的講究。在樓道里稍作流連,便去看了地下室,又去看了防空洞。當年師生們曾在這裡躲避日本飛機的轟炸。

樓前立着一個牌子,細看上面的文字才知,此地還曾是原紅八軍軍部駐地。這座老房子裡,聚積着多少往昔的煙火啊。

當天去的最後一個地方是左家壠,到時已有暮色。昔日的和平樓和民主樓如今都是中南大學的樓了。

第二天上午,我們去了嶽麓書院,途中和聞黎明夫婦聊天。聞黎明老師是聞一多先生的長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學者。作爲西南聯大研究的首席專家,他還兼顧着《我們的西南聯大》電視劇和“西南聯大”文旅線路學術顧問的身份。同行的盧一萍因爲心懷崇敬,用的微信頭像就是聞一多先生。想想因爲聞黎明老師的緣故,便會覺得這一路也有聞一多先生的氣息隨行,簡直是太難得太珍貴了。

飯後坐車自然是要睡的,醒來看見路邊的山,不高,雲朵圍繞,宛若仙境,已然快到湘西地界了。在官莊三渡水分岔處的大橋上停下,聞黎明老師說,聯大師生們在此曾遇土匪。想當年這裡是多麼偏僻的路徑,必定障礙重重,阻塞難行,而此時卻是平坦敞闊的319國道了。

11月1日是西南聯大校慶日,就是在1937年的這一天,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正式開課。算一算,80多年過去了。我們就是在這樣一個極爲特殊的時間點來到了涼水井鎮。

涼水井鎮中學的設施看着很不錯,操場嶄新。我在操場上疾走了一圈,那邊校舍走廊下,一個婦人帶着孩子,平靜地看着我。校園中間幾棵極大的香樟樹,還有一棵廣玉蘭。紅葉落地,我拍了幾張特寫。

根據時間和線路推測,當初那些師生是有可能在此中學歇過腳。教導主任劉忠告訴我們,前一段時間,也有一羣人路過這裡詢問西南聯大的事。什麼人?清華大學的。這信息讓我心裡很安慰。原來,一直有人記得這條路,記得這條路上曾經的那羣人,跋山涉水想要去讀書的那羣人。如今,應該也會有很多人願意像我們此行一樣,遙望着前輩們的背影,疊印着他們的足跡,踏上這一段既舊且新的行程吧?

午飯後,我們到了位於懷化市新晃侗族自治縣的龍溪古鎮。萬壽街53號的三益鹽店,就是“旅行團輔導駐址”。當年西南聯大從長沙遷往昆明時,男生244名,組成了湘黔滇旅行團,老師們11名,組成了輔導團,聞一多先生便在這輔導團裡。68天裡,師生們就這樣用腳板一步一步丈量了祖國的土地,以這樣的方式重新認識了祖國。

再向前走幾步左轉臨陽公棧,是樑思成林徽因當年旅居之地。這裡是福壽街8號。門鎖着,一輛帶着雨披電動車橫在門前,我們在門前合影,照出來的樣子都有些準備騎電動車而去的架勢,倒也有趣。

有一條很大的河一直隨行着,應該是穿鎮而過的。水很清,一看就是《邊城》裡的那種水質。聽本地嚮導說,湘西很多地方都建有從文廣場,真好。

乘高鐵到達昆明南站,一出站就過隧道,我看到隧道的名字居然是“聯大街隧道”,問當地人:是西南聯大的那個聯大嗎?答曰:是啊。很快又看到了路牌上的“聯大街”路名。據說還有聞一多路。是的,他們是應該被像道路一樣紀念的。

我們驅車直奔蒙自,黃昏時分抵達。翌日上午,我們先去了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紀念館,即哥臚士洋行舊址。在紀念館裡,重溫西南聯大的歷史。師生們從長沙到昆明的路上留下了一些珍貴的史料級別的照片,看看他們都經歷了什麼:睡地鋪,挑腳泡,在野外支鍋做飯,在極簡陋的茶館小憩……聞臺兒莊大捷,師生們舉行了慶祝大會;聽說前方有匪,他們走小路行軍。他們還對沿途之地進行了人文社會考察與地理寫真。哲學心理教育學系學生劉兆吉組織的詩歌採風小組採集到2000多首民謠,後來在聞一多先生的指導下編成了《西南采風錄》,政治系學生錢能欣則根據自己的日記整理出了《西南三千五百里》,他後來回憶說:“臨行前,我看了能找到的所有資料,遺憾的是關於我國西南地區的記錄多是外國人做的。因此,出發前我已經有準備,要把沿途的見聞記錄下來……我要寫一本中國自己的西南實錄。”

“經過艱難徒步的天之驕子們,再也不會覺得祖國和人民是遙不可及的抽象概念了。”展覽圖片上這句話,深得要義

出得館來,我們在“剛毅堅卓”校訓前拍合影,去找當年的南美咖啡館和女生們住的“聽風樓”,午飯後繞着南湖徒步而行。聞一多先生紀念亭、法國領事館舊址、南湖詩社舊址……我們在南湖南路1號的蒙自海關舊址呆的時間最長,因這裡也是西南聯大蒙自分校教室舊址,同時還是蒙自大清郵政總局舊址。

晚飯後,我們觀看了《我們的西南聯大》。此劇是從普通學子勵志成長的角度來演繹這段歷史的,熱血青春,文化抗戰,民族大義,聯大精神,都能融匯於其中。這幾日浸泡在西南聯大的氛圍裡,所以代入感很強。若非不能熬夜,真想一集接一集地看下去。

舊址這個詞,突然從腦海裡蹦了出來。這一路,我們看了多少舊址啊。所謂舊址,皆是歷史曾經發生之地,歷史已經退場,惟餘沉默。但西南聯大的這些舊址,卻一點也不舊,就是在這舊址上,我們不斷地複習着這一節緯度寬闊的高能大課:愛國,戰爭,時代,啓蒙,自由,文脈……仰取俯拾,一樹百穫。我毫不懷疑,西南聯大能讓我們提取的東西會越來越多,這所實體早已消逝而虛體定會長存的大學,隨着時光的擦拭,它的光芒會越來越亮,越來越新。

喬葉,北京市老舍文學院專業作家,出版有《最慢的是活着》《深夜醒來》等作品;曾獲魯迅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