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投鼠未忌器 金廈事件背後的紅綠宣傳戰

兩岸在金廈海域爭端持續升高,福建海警組織艦艇編隊近日在金門附近海域執法巡查。圖/取自「中國海警」官網影片

經過這麼多年的交手互動,兩岸事務可以辦得簡單,也可以搞到很複雜。

從目前披露的訊息來看,金廈事件其實很簡單,是海巡署依據立於一中各表框架的《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執行該法對於「禁止、限制水域」的相關規範,只是在其中衍生出是否執法過當與人道關懷的問題。

以中共迴應來說,因爲《條例》背後的一中基礎,中共國臺辦過去對類似漁權爭議的表態,大多是重申要我方尊重兩岸漁民在傳統漁區作業事實,實則是尊重我方依法設置的禁限制水域。即便最近兩岸關係嚴峻,針對此事件最初新聞稿雖表達「強烈譴責」,但仍是着重於要求真相與妥善處理善後事宜而已。此時態度,看來還是要維持過去立場。

綠營方面則從開始就是兩手策略,用一中各表掩護兩國論:一面緊扣依《條例》執法,另面卻不忘「大內宣」,隱然夾帶兩國論,並塑造兩岸官方仍有聯絡形象。外界可以從事件一開始執政黨立法院黨團批評對岸:真正造成問題的是中方疏於管制管理和放縱,請中方約束中國漁民不要再跨界非法進行捕撈;另方面則由瞭解兩岸事務的陸委會,發言時守穩一中各表立場,稱船是「陸籍無船名快艇」,提對方是陸方、對岸,再加上:陸委會跟海巡署都保持跟對岸一定的聯繫。

隨着事件發展,中共稱根本不存在所謂禁止、限制水域,這其中原因,應是包括迴應大陸網民偏激言論,必須有所交代。用字一向精準的陸委會,也開始有特別發揮之處了。以二十二日資深官員主持的例行記者會爲例,發言既稱陸方、談海巡署執法所依《條例》,卻也忽然天外飛來一筆,強調「事件發生後,全體國人、朝野共同支持海巡弟兄依法執行職務,捍衛應有的領海、領空是政府無可推卸的責任。」

這話奇怪之處在於,雖然無人不支持捍衛領海,以至於禁限制水域,但不知金廈事件爭議,海巡署執法所依《條例》,哪一條談到領海、領空?或者說,在陸委會眼中,海巡署所爲是關乎《條例》所稱之「禁止、限制水域」,還是依其他法律所規範之兩國間領海、領空?陸委會明知對岸不會看不出來這個小把戲、對事件降溫無益,還故意插入此話,那就不是在跟對岸溝通,而是在對內宣傳了。

綠營這種宣傳戰攻勢,對過去處理兩岸關係的默契形成了一定挑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曾對此事表達看法,綠朝官員在記者會提及領海後,只挑了朱「要執法」之意,稱「這次個案也證明了全臺灣、朝野一致支持這樣的立場,我相信中共也很清楚地看到了。」

這種掐頭去尾的嫁接發言,無助於解決現實問題。畢竟兩岸不同於國際關係,禁限制水域與領海差異很難三言兩語講清,媒體又多掌握在綠營手裡,一旦談的不完整,恐怕又是陷入口水戰。結果看起來,就是朝野中央地方一起綁在兩國論上,大家齊心往前衝。還好國民黨副主席有訪陸行程,如果有機會讓雙方理解彼此民衆想法,應該有助於緩解緊張情勢。

中共方面應該要珍惜機會。此次不存在禁限制水域的發言,雖劍指綠營趨獨作爲,卻也拆了綠營用以掩護的法律臺,讓部分人士未來得以藉此對中共是否可信作文章。兩岸關係能夠持續向前的奧妙之處,就是保持朦朧感,由雙方各自解讀。中共在事後要如何轉圜,穩定兩岸交流生機,恐怕需要更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