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兩岸雙寶命運大不同

支付寶起家螞蟻集團,透過不斷的創新服務,竟成爲全球最大的獨角獸反觀,臺灣的街口支付推出與其相類似的服務,卻一再受阻,兩者出現鮮明的對比。

全球最大的獨角獸

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預計在9月,將啓動上海及香港兩地上市案,市場預估規模高達300億美元,有望超越沙烏地阿美IPO的294億美元,成爲史上集資規模最大的IPO案,螞蟻集團也將成爲全球市值最大的獨角獸。

螞蟻集團產品衆多,包含螞蟻集團旗下品牌有:支付寶、芝麻信用、螞蟻聚寶網商銀行、螞蟻小貸、螞蟻金融雲、餘額寶、招財寶、螞蟻花唄等。其中又以支付寶與餘額寶最爲知名,前者原先是爲阿里巴巴建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後來演變成行動支付巨人,中國大陸市佔率超過五成,全球擁有高達13億用戶,帶動支付革命;後者是一項小額分散的現金管理工具,用戶將資金轉入餘額寶,即可購買貨幣基金,享受貨幣基金收益。餘額寶基金規模於2018年3月創下人民幣1.68兆元,成爲全球最大的貨幣基金,但因收益率不斷下滑,規模縱有所縮減,目前仍有人民幣1.22兆元。

託付寶命運多舛

引用經濟部統計,振興三倍券自7月15日開放領券,至8月4日累計有8成6國民領取,人數爲2,033萬人,其中數位綁定爲176萬人。易言之,僅有8.66%的人選擇數位支付,與經濟部預期的五成相去甚遠。讓政府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還好原先計劃以全數位支付的酷碰券沒有施行,否則將是一場災難;憂的是,政府強推的行動支付政策,效果極差

所幸仍有業者積極發展相關商品,其中以街口支付最受矚目,幾乎仿效大陸螞蟻集團的發展模式,目前已在行動支付居領先地位。根據金管會8月4日最新公佈的《109年6月份信用卡、現金卡、、電子票證及電子支付機構業務資訊》,無論在使用者人數、當月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金額、當月電子支付帳戶間款項移轉金額、當月收受儲值款項金額與支付款項餘額等數據,街口支付皆是行動支付的龍頭。

並嘗試由支付邁向新的金融應用,但至今仍陷於違反現有法規困境,屢遭金管會喊卡。街口於2018年就推出「臺版餘額寶」─託付寶服務,標榜儲值享高息,但因電子支付業者非銀行不能支付,而胎死腹中;街口改弦易轍,2019年3月掌控華頓投信,正式跨足金融,金管會開放電子支付業者可將其代收付款資金,投資於新臺幣計價的貨幣型基金。2020年1月打算以申購基金型態重新上市,又因固定收益卡關;7月街口爲繞過金融法規,改以民間借貸名義進行「借貸補貼」,達到類固定收益效果。然金管會仍以「保障」年收益與即時入帳而非「T+N」日等理由封殺。

論其實際,金管會的主張於法有據,而阻其上市最大的原因,應是擔心託付寶以提供高於貨幣基金報酬率的做法,恐成爲吸金怪獸,基於保護消費者與金融秩序有其必要性。

不過創新的金融商品本就會挑戰既有的規範,尤其是非傳統業者帶動的新服務,衝擊既有的管制法規,主管機關倘因襲過去的管制思維,將扼殺創新。此外,新金融商品推出初期,提供優惠活動乃系常態,且其風險也可規避之(例如限制申購的基金金額或基金規模),不應全面禁絕。

3月發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GFCI),臺北名次由27名下降到75名,自2017年3月以來連續六期衰退,尤以本期最爲嚴峻,總分數大幅衰退47分,排名下滑41名。

我國主管機關偏重於反洗錢等防弊,高度管制高風險商品以保護投資人。吾等可由託付寶案例可知,其對新興金融科技商品則採保守的監管作法。此舉非但阻擋新科技問世,限制競爭,更嚇壞了有意來臺發展的香港等金融人才,如此看來GFCI指數惡化只是剛好而已,金融中心永遠是執政者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