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是「藥」 中西藥混吃小心傷身

奇美醫學中心藥劑中藥藥師林宗萱提醒民衆西藥混吃小心反而傷身。(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一名40歲李小姐有甲狀腺腫十幾年,服用抗甲狀腺製劑甲美樂錠期間,常有搔癢不適甚至起疹子,便自行在中藥房購買中草藥服用,服用約2月後開始有疲倦感、嗜睡及上腹部不適等症狀,經送奇美醫學中心急診診斷爲急性肝炎,經中醫會診中藥局藥師辨識後懷疑是「黃藥子」引起的急性肝炎,經停用外購中藥,並以藥物治療後好轉,順利出院後於門診追蹤。

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中藥局藥師林宗萱,根據健保局統計資料庫發現,從民國95年至105年臺灣民衆的門診醫療中,中醫門診申報件數及醫療費用均呈現成長趨勢,佔門診總比例從9%上升至11%,顯示越來越多的國人選擇中醫治療,隨着醫療的進步,中西合璧治療能爲醫療開啓新頁,中西醫同時就診用藥頻率越來越高。

研究發現,中醫門診約22%的病人有同時服用中西藥的情況,加上民衆遵循家中長輩流傳下來的藥膳食補,自行到坊間購買藥材,也衍生出不少用藥問題,因此如何讓民衆與病人知道正確的使用中西藥,是藥師們一直在努力的課題

▲中藥也是「藥」,自行購買服用,會引起藥物交互作用,傷害健康。(圖/記者林悅攝)

以上述案例來說,一般民衆常誤以爲中藥較西藥溫和,中藥就是「藥食同源」,可以多吃或買市場販賣的中藥材回家當食補,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中藥」可分爲「藥食兩用中藥材」與「藥材飲片」。

所謂「藥食兩用中藥材」,是因爲這些中藥材作用較溫和,民衆可以自行到合格中藥房購買,或是有些像薏苡仁、山藥等已經融入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當成食物了,雖然是藥食兩用,但他們的本質還是「藥」不是「食」,「藥」都有偏性,吃多了還是不恰當的,衛福部中醫藥司有公告可藥食兩用的藥材供民衆上網查詢。

而所謂「藥材飲片」則是作用相對沒這麼溫和,使用時應由合格醫師開立使用較安全。上述提及的案例李小姐所購買之中藥材大部分皆屬「藥材飲片」,應經由中醫師看診後開立較適當。

▲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中藥局藥師林宗萱提醒民衆,「黃藥子」與「何首烏」常被誤認。(圖/記者林悅攝)

民衆應該要如何取得、購買合格的中藥呢?首先,選購中藥材的地點應選擇合格中醫醫療院所、有佩戴藥師執業執照之藥師經營的中西藥局,或行政院衛福部覈准合法藥商及中藥舖,接着選購藥材時應該要注意其外包裝,外包裝應標示品名、重量、製造日期、有效期限廠商名稱及地址事項

取得合格中藥之後,若本身有固定服用西藥應注意下列事項:一、服用中藥和西藥應間隔至少2小時,避免兩者直接在腸胃中的反應,也減少藥效間的相互作用;二、西藥的服用法影響療效副作用之研究較多,因此服用法以西藥原本的服藥時間爲準,中藥與其間隔至少2小時。

三、固定服用西藥者,應於中醫門診看診時向中醫師說明,例如本身有服用抗凝血藥如可邁丁錠(Coumadin)或抗血小板類藥物如伯基(Bokey)等,若中藥裡又含當歸、丹蔘桃仁紅花補陽還五湯等活血化瘀中藥,易提高出血風險,需定時監測追蹤,平時也須注意是否有瘀青、牙齦流血、黑便等情形出現,有發現上述情況須立即回診告知醫師。

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中藥局藥師林宗萱表示:中西藥正確用藥的觀念需要大家共同宣導維護,期望臺灣在醫療發展進步的同時,能讓「藥」的功用發揮得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