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挽救服務業 兩岸諮商完整FTA

中國時報社論

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影片致詞表示,中國將打造更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擴大電信、旅遊、法律、職業考試等服務領域對外開放,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

服貿協議 錯失良機

一般臺灣人對這項資訊可能沒什麼感覺,但關心服務業發展的人士應該是心有慼慼焉。服務業在開發中國家,向來是受到高度保護的,像世界馳名的麥當勞,也遲至1984年才被政府開放來臺發展。因此,大陸準備對服務業更加開放,顯示其瞭解製造業在經濟發展上的侷限,益發重視服務市場和貿易,願藉引進更多先進國家的服務創新和投資,協助發展中國的服務業,表示中國經濟已進入另一個階段,更加自信地願和先進國家共同發展。

但即使對岸更開放服務市場,以經濟發展階段來看,還是無法和先進國家的開放完全一致;因此,透過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諮商進一步市場開放,還是可以獲得一些競爭優勢。這也是大陸除繼續簽署更多FTA外,還不斷將原有的FTA升級,透過諮商彼此開放更多服務市場,以及殘存未自由化的貨品貿易的原因。

很多人不知道,臺灣在太陽花學運凍結兩岸「服貿協議」之後,服務市場因臺灣市場有限,政府鼓勵創業以致競爭激烈、規模難以擴大,無力透過創新性投資提高生產力;即使有創新產品也難以進軍國際,全擠在島上進行「紅海」內的求生廝殺,成功比例越低且薪資難以提高。批發零售業的平均月收入和製造業的差距大幅擴張,由學運前的3000元擴大到8000元,顯示太陽花學運是阻礙臺灣服務業升級的元兇。

本次大選,柯文哲陣營有「重啓服貿」之議,獲得國民黨侯友宜支持,但綠營豈能讓太陽花學運的政權基業受到挑戰,當然集全黨之力重拳回擊,重提當年「罔顧400萬人生計」、「犧牲年輕人前途」之騙術,在大量偏綠媒體中全力批鬥。但柯、侯陣營似有所忌憚而未能全力反擊,大好政策辯論的良機輕縱消逝,船雖未過卻也水無痕,令人感慨藍白陣營之畏戰和拒戰。

其實,商業發展研究院當年曾深入研究過「兩岸服貿協議」,發現服務業陸企極少有意願來臺投資,因清楚認知臺灣市場有限且競爭激烈。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每年調查亦顯示,服務業已開放陸企來臺投資者,皆僅派駐極少幹部,每位幹部平均帶動臺灣勞工就業數超過20人,勞工全爲臺灣民衆,根本無法引進任何陸勞,所謂「罔顧400萬人生計」純屬謊言,綠營心知肚明,卻爲政治利益昧着良心抹黑造謠,透過綠媒洗腦臺灣民衆,激發無知民衆和年輕人恐懼和仇中。

侯柯政見 要有解方

據悉,爲破解綠營謊言,讓綠營完全無縫可插,柯文哲陣營的「重啓服貿」,設計了數量極有限的「總量管制」,讓陸企因服貿來臺工作的人數只有區區幾萬人,讓威脅「400萬人工作」的說詞成爲無限上綱的瞞天大謊。可惜在柯陣營未能據理澄清,且綠營幾乎完全壟斷媒體話語權下,各界迄今未能理解「服貿」真相,臺灣服務業也會繼續沉淪,成爲後續執政者難以解決的施政黑洞。

服務業若未能掌握對岸市場,上述薪資差距擴大的問題必然更加惡化,未來執政者必須正視處理。一種可行的途徑是,藉由兩岸都申請加入CPTPP的機會,在其成員都必須服膺CPTPP「追求成員間自由貿易」的基本精神和架構下,讓兩岸重新諮商完整的FTA,取代目前懸而未決的ECFA。

只是,在蔡政府受意識形態之限,不願兩岸經貿更加緊密之下,必設法迴避上述合理途徑。但在野的柯文哲、侯友宜都應於政見中提出解方,並充分說明臺灣根本無所畏懼之理,爭取工商業界和民衆支持,並透過全面有效之互動,瞭解臺灣民意和企業心聲,爲臺灣經濟、特別是服務業,打開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