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國民黨要棄守兩岸了嗎

社論

國民黨主席選舉辯論,4位候選人的表現讓人失望。爲什麼這麼說?因爲4位候選人的論述都沉溺在馬英九時代的兩岸關係,彷彿國民黨取回政權,兩岸關係就雨過天青,卻渾然不覺民進黨執政5年後,臺灣的政治現實、大陸對臺灣的看法及東亞的戰略格局都已劇變。朱立倫、江啓臣的論述喚不回大陸對兩岸和平發展的熱情和期待,張亞中的主張切中兩岸和平的核心,但得不到中間選民的支持,只是「叫好不叫座」。

民進黨執政的危險

兩岸和平的核心,在臺灣和大陸的連結:就政治而言,中華民國是不是中國?就文化而言,臺灣人是不是中國人?4位候選人卻繞來繞去說不清楚,對內火炮四射,卻沒有人指出民進黨執政讓兩岸方方面面脫鉤的危險,這樣的國民黨,真的讓人失望。

中華民國是不是中國?臺灣人是不是中國人?無論從歷史、文化、血緣乃至於憲法,都不應該有爭議,國民黨大可以反過來問民進黨,有什麼理由,中華民國不是中國?臺灣人不是中國人?民進黨的錯誤在於「福佬沙文主義」,向來自居臺灣的主人,其他族羣都是「外來者」、國民黨是「外來政權」。但如同陳水扁有次從口袋裡拿出來的小紙條,他的祖籍是「福建省詔安縣」,如果不是「中國」,如何會有在臺灣的陳水扁?

民進黨用公資源補助政治大戲《斯卡羅》,把一個美國的失意買辦美化成「原住民的好麻吉」;但《斯卡羅》真正無法迴避的事實是,除了原住民族,其他不論閩南、客家、外省,全都是「中國人」,全都是「外來者」。

媽祖是中國,鄭成功是中國,清朝是中國,1945年光復臺灣的中華民國也是中國。臺灣是藉由對日抗戰,320萬中國軍人死傷,才得以脫離殖民地的地位;是日本經由《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中日和約》等一系列國際條約,將臺灣的主權歸還給中華民國,臺灣的土地也流着八年抗戰將士們的鮮血。

「Republic of China」的意思是中國人的共和國,憲法的領土疆域也包括大陸地區。年輕族羣也很清楚,「一箇中國」是國際社會的現實框架,但在情感上不願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一部分的原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社會壟斷了對「中國」的詮釋;如果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就好像會被認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而這違背了臺灣人民的情感,這是謀求兩岸和解必須解開的一個結。馬英九迴避了這個問題,兩岸關係歷經8年和平發展,成就了歷史性的「馬習會」,卻不能避免兩岸關係崩盤,並走向戰爭邊緣。

棄中國招牌的無知

臺灣需要有能力制衡,進而有機會改變民進黨錯誤歷史方向的政黨,國民黨主席主要候選人卻有「棄守」兩岸路線之意,以爲民進黨既然不追求法理臺獨,就以「民進黨跟進」來見好就收,不用再談兩岸關係,講民主、批防疫即可。

至於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在臺灣內部搞去中、仇中化,國民黨領導階層似乎認爲,兩岸也沒有因此而「地動山搖」,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還年年增高。民進黨搞仇中,讓年輕族羣亢奮,符合美國的期待,又繼續賺大陸的錢,三全其美要怎麼批評?直白地說,這是一個沒有歷史縱深感的中學生觀點,如果國民黨未來黨主席是這個想法,那中國國民黨乾脆打掉重練,另外成立新政黨,硬要揹着「中國」的招牌,不累嗎?

民進黨越深化「獨」,國民黨越要在兩岸路線上堅持立場。但兩黨對人民都有一體兩面的心態,民進黨覺得民意很健忘,能騙就騙,需要的時候再來轉彎;國民黨則對民衆的遠見沒有信心,覺得再解釋也沒有用。

北京自信2035年可以實現民族復興,認爲「時間在統一這邊」,不急於立即統一,但也不能看着臺灣離中國越來越遠,政治分歧擴大、社會對立深化。民進黨對臺灣的傷害不在於對統獨結果的干擾,而在於造成兩岸對立與厭惡的惡性循環,大陸永遠在臺灣旁邊,人口是臺灣的60倍、GDP是臺灣的25倍,對抗對臺灣人民與下一代,是有利的嗎?

對抗大陸是民進黨的選舉利益,臺灣不需要「小綠」,而需要一個有能力維持兩岸和平的政黨,國民黨領導者若沒能力就這一點和人民溝通清楚,那就真的是「撿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