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只能下猛藥?低劑量「節拍式化療」 癌症轉移反減少

傳統化療所需要的藥量。(圖/萬芳醫院提供)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癌症治療不是越猛越好!臺北市萬芳醫院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再生醫學中心合作,發現相較於傳統化療投予病人最高忍受劑量,每天給予低劑量的的「節拍式化療」,反而有效抑制癌症細胞的生成,降低抗藥性,減少復發與轉移的機會。目前在乳癌胰臟癌的動物實驗中,均發現能有效延長治療後的存活期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頂尖實驗醫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癌症連續34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化學治療是大部分癌症主要或唯一的治療方式臺北市立萬芳醫院一般內科主任、消化腫瘤醫師張智翔與國衛院、加大舊金山分校研究發現,傳統的化學治療療法會造成腫瘤基質細胞活化並分泌大量驅化素,刺激殘存的腫瘤細胞並將之轉化爲具有高度侵犯性與抗藥性的癌症幹細胞,同時誘導具有免疫抑制能力的巨噬細胞進入腫瘤基質,進而造成化學治療後癌症的復發以及轉移。

▲萬芳醫院一般內科主任張智翔發表節拍式化療對癌症幹細胞的影響,此研究由萬芳醫院院長吉時(左)、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坤志(右)共同指導。(圖/萬芳醫院提供)

研究團隊發現,相較於傳統化療投予病人最高忍受劑量,節拍式化學治療 (Metronomic chemotherapy)以每天低劑量、少量多次投藥,有效抑制癌症幹細胞的生成,降低抗藥性,減少癌症復發與轉移的機會;研究團隊在乳癌與胰臟癌的動物試驗中,均證實治療後的存活期可被有效延長,預計最快2017年年初開始人體試驗。

張智翔解釋,節拍式化療特別適合用在結締組織紮實完整的惡性腫瘤,團隊目前針對乳癌與胰臟癌試驗,未來將進一步運用胃癌大腸癌上。對於第一線化學治療失敗的病人,也適合以同樣藥物進行節拍式化療,以增加治療成功的機率

▲節拍式化療是利用少量多次的方式,降低癌症的復發、轉移機會。(圖/萬芳醫院提供)

張智翔說明,節拍式化學治療的概念在15年前就被提出,當年美國與加拿大學者指出節拍式化療可以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生長,然而這次研究團隊將人類身上癌細胞取出植入老鼠,以先進的擬人化免疫小鼠測試領先全球發表節拍式療法與癌幹細胞生成的關聯

指導此研究的萬芳醫院院長、消化內科醫師連吉時表示,藉助於目前口服化學治療藥物以及奈米制劑包裹藥物製程的進步,此一概念在臨牀上應用的可行性逐步提升,例如目前健保給付的5-氟尿嘧啶 (5-fluorouracil)衍生的口服藥物已經應用於胰臟癌、胃癌與大腸癌的治療上,預計在接下來數年內將有愈來愈多符合節拍式化學治療概念的癌症治療療法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