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喝母乳長不高 長庚研究發現會缺2大營養素

基隆長庚醫院研究發現,純母乳哺育嬰幼兒,1歲時罹患缺鐵性貧血機率,是混合餵養嬰幼兒的9倍。(林周義攝)

臺灣6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率達46.2%,高於全球平均,但許多家長都不曉得,純母乳哺乳的同時也要補充其他養分。基隆長庚醫院研究發現,純母乳哺育的嬰幼兒,1歲時罹患缺鐵性貧血的機率,是混合餵養嬰幼兒的9倍,維生素D不足的比率也高出6倍,推測與缺乏維生素D和鐵有相當高的關聯性

長庚團隊針對630名嬰幼兒進行檢測研究,其中純母哺餵191名、配方奶或混合哺餵439名。團隊人員從1個月大追蹤至3歲,檢測身高、體重頭圍,每年抽血檢驗生長相關營養素,並填寫飲食問卷

研究結果顯示,純母乳餵養超過4個月的孩子,1歲過後雖然成長曲線大多在標準範圍內,但其身高落在低標的比例卻較高,1歲21.6%、2歲19%、3歲22.9%;而配方奶或混合哺餵的孩童僅爲1歲13.1%、2歲9.6%、3歲18.2%。

抽血結果方面,純母乳餵養的孩子在1歲時,罹患缺鐵性貧血的機率爲34%,是混合餵養的孩童的9倍,而維生素D不足的比率爲60%,是混合餵養孩童的6倍。然而,2歲過後,純母乳餵養的孩子血中鐵蛋白指數逐漸恢復正常,可能2歲後大部分的孩子會以魚肉類等固體食物爲主食,鐵質來源豐富,但血清維生素D的濃度,一直到3歲仍持續偏低,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廖穗綾表示,團隊問卷調查發現,有高達8成的孩童,以純母乳哺餵時未適當補充維生素D及鐵劑,使得血中鐵和維生素D呈現缺乏現象,這可能是導致孩子患上貧血、身高偏低的原因。

廖穗綾建議家長,在寶寶剛出生時以純母乳哺餵,應補充口服維生素D每天補充400IU。寶寶4個月大時,鐵的補充則可藉由副食品來加強,但若未開始使用副食品或進食狀況不佳時,則可使用口服鐵劑每天補充每公斤1毫克。

舉例而言,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豬肝蛋黃乳製品麥片深海魚類(鮪魚、吳郭魚鮭魚)、深綠色紅黃色蔬果等。含鐵量較高的食物則由豬肝、燕麥糙米火龍果蘋果百香果、肉類、蛋、全麥麪包木耳、紅莧菜、和紅鳳菜等。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目前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兒科醫學會都建議孩子在純母乳6個月後添加副食品,原因在於6個月以後腸胃症狀比較少。至於鐵劑的補充,先前美國兒科醫學會曾表達過疑慮,認爲廣大投藥前,必須確認是否會有潛在的傷害,可透過晚一點臍帶方式,確保孩子得到多一些鐵質。

維生素D方面,有些國家日照不夠,寶寶穿衣服比較緊密,纔會特別建議補充,但臺灣日照較充足,陳麗娟表示,寶寶可藉由曬太陽的方式獲得維生素D。她建議民衆,純母乳到6個月再攝取副食品,若媽媽出現奶水變少,或是寶寶吃不飽、主動要求食物的情況,可提前至4個月大就攝取副食品,但必須先諮詢醫師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