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種人吃水果前要三思 易腹瀉「有細小籽」的少吃

水果示意圖。(圖/記者黃克翔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吃水果好處多,但對於有些人來說卻要注意。哪些人不能多吃水果?水果怎麼吃最好?陸媒生命時報》近日引述北京協和醫院臨牀營養主任醫師於康、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營養與食品安全分會委員會委員於俊民的說法,向讀者介紹水果的正確吃法。

4類人不能多吃水果

1.容易腹瀉的人:帶有細小籽的少吃容易腹瀉和處在腹瀉狀況的人,要少吃奇異果火龍果柿子草莓甜瓜西瓜葡萄等含有小籽的水果。水果籽大多是纖維類,不能被腸道消化吸收,它們會刺激腸道蠕動,促進腸道內容物更快地排出體外。因此,日常膳食纖維不足而常有便秘問題的人,很適合吃這些帶籽的水果。

2.胃酸過多的人:有機酸含量高的少吃口感酸的水果能促進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增加腸胃蠕動,因而有助消化,非常適合消化不良的人食用,例如李子楊梅山楂檸檬等。不過,胃酸過多、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應該少吃這類水果,以免引起胃部不適。

3.減肥的人:熱量較高的要限量椰子酪梨榴蓮等熱量較高,減肥的人要限量。在水果界,上述這3種水果的熱量比瘦肉還高。椰子的脂肪含量高達12%,而且飽和脂肪酸佔比高,並不是健康的油脂來源。酪梨的脂肪含量是15.3%,但有70% 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被稱爲「健康脂肪」。榴蓮的熱量主要來源於超高的糖分,它的脂肪是5% 左右,糖分高達27%。

4.糖尿病患者:升糖指數高的少吃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選擇時要慎重,不能只關注含糖量多少,要考慮她升高血糖的能力,也就是常說的「GI值」(升糖指數)。例如西瓜含糖量雖低,但GI值是72,屬於升糖指數高的水果,而蘋果和梨含糖量雖高,但GI值只有36。

果汁示意圖。(圖/CFP)

這樣吃水果最營養

1.餐後1小時再吃水果飯前吃水果有助於在正餐時減少食量,達到控制體重的效果,但如果腸胃比較虛弱的人,空腹吃水果可能會引起不適。而飯後吃水果,可能會造成能量過剩,阻礙礦物質營養素的吸收,加重腸胃負擔。因此,建議在用餐1小時後再吃水果。

2.能吃水果就不要榨果汁喝將水果製成果汁都需要濾渣,而這些渣中卻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例如膳食纖維,它對於增強飽腹感、減少膽固醇吸收等都有好處。另外,在榨汁的過程中,水果的細胞壁破碎,其中的維生素C和抗氧化物質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3.變換種類吃水果同樣是水果,營養價值都各不同。吃水果也要各種品種、各種顏色搭配着吃,不要迷信哪一種營養高,就只吃那一兩種水果。

4.不能單吃水果當正餐水果雖然富含糖分、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但也缺乏脂肪、蛋白質和脂溶性維生素。單靠水果來解決一餐,是遠遠達不到營養膳食的標準。另外,只吃水果飽足感維持不久,食慾反撲導致吃更多,而許多水果的熱量也不低,所以會造成肥胖。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