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頌文專訪:爲扮演李大釗閱讀相關文獻

在去年《隱秘的角落》還沒有播出之前,可能大部分人還不知道張頌文是誰,但是在《隱秘的角落》播出以後,張頌文可以用“一夜爆紅”來形容。也是這個時候,有人扒出了張頌文的一些奇怪“愛好”,那就是他無論拍戲多累,只要有空,他就會去劇組附近的菜市場賣菜大媽閒聊,觀察過往的人羣

除了這個奇怪“愛好”以外,張頌文還有一個特點是一直沒有買房。對於買房這件事情,張頌文持這麼一種態度,他說:“房子財富,這些東西都是外在的東西,都只是給我們保管一下的,真正屬於我們的還是我們的精神,我們的內心世界!”

“把我的軀體借給角色

在“七一檔”即將上映的兩部電影《1921》《革命者》中,張頌文都有精彩表演,尤其是在《革命者》中他挑起大梁扮演李大釗。以下是他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記者:對於普通觀衆來說,李大釗是一個共產主義的革命先驅,但是大家瞭解的並不多,你爲這個角色做了哪些準備?

張頌文:我們上小學的時候,語文課文裡都提到過李大釗、陳獨秀方誌敏江姐,當有這樣的一個電影讓我出演李大釗的時候,我第一個反應是,我怎麼能讓大家相信李大釗他是一個人,而不僅僅是課本里的一個名字,這是個前提。我首先要把它演成一個人。所以我需要去翻看一些他每個階段做過的事情,說過的話,寫過的詩。我要從這裡面去推,他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人,爲什麼能做出轟轟烈烈的大事

總的來說,我只是一個塑造和扮演他的人,我臨時把我的軀體借給了這個角色。裡面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我在假設他會怎麼想,另外一半可能是我張頌文本人。

記者:你講到你去閱讀他的一些文獻,然後去了解李大釗這個人,你對他有產生一些新的認識嗎?

張頌文:有個信息對我觸動是非常大的。李大釗每個月在北大圖書館上班,工資100多大洋,但是他的兒子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有一年他兒子吵着跟他媽媽說,過年了想要新衣服,他兒子不是孩子,已經是個少年了,相當於今天的高中生。李大釗從生活費裡擠了一點點,給他兒子做了一件新大衣,就等着過年送給他兒子。然後有一天,他一個北大的學生到他家來請教問題,天氣很涼,學生穿着一件很薄的衣服,很冷,李大釗就把準備給兒子過年的新衣服送給了他。

另外據當時北大學生工作人員說,李大釗每天中午在北大吃飯,飯盒裡面就一個窩窩頭,一年到頭都是非常單一的。但是你知道他的工資收入非常高的。當年的北大校長蔡元培財務說,每個月的工資不要交給李大釗,要交給他老婆,因爲他老婆說,每個月家裡連吃飯的錢都沒有。所有的同事就不理解了,你每個月180元,怎麼會家裡揭不開鍋呢?後來才發現李大釗一般在拿到工資後頭一個禮拜全部花完了,資助學生,印刷先進刊物,共產主義小組的活動經費,他全部拿出來。

從這些事情入手,我覺得我應該大概知道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具備浪漫主義革命色彩的電影”

記者:《革命者》的敘事跨度基本上是從1912年到1927年,但是拍攝過程中是跳着拍的,你是怎麼把握電影連貫性,表現李大釗的心路歷程在不同年代的變化,可以舉幾場戲談一談。

張頌文:影視作品嘛,拍攝過程它不是順着拍的。我在開機之前就跟導演和場記說,每天拍攝你們都告訴我,今天是哪年幾月幾號,我多大了。關於他的年鑑表,我大腦已經裝了有了,就是哪年他在幹什麼,這個順序我是有的。我說你們只需要在現場告訴我這是哪年我多大了,我就能從年鑑表裡找到這個人的成長史

記者:迴歸到電影本身,《革命者》跟其他主旋律電影,你演下來感覺到有什麼不同?

張頌文:我和徐展雄導演、管虎監製一致的認知是要拍一部具備浪漫主義革命色彩的電影,讓很多90後00後觀衆發現這類題材看起來也是不悶的,是有它的美好的,有它的美學意義在裡面。我很有信心,今天的年輕人應該能夠接納我們這個版本的李大釗,能夠通過電影瞭解我們的先烈怎麼樣給我們創造了今天的這樣一個國家。有句話叫來之不易。( 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