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賽道進入深度洗牌 如何避免成爲下一個極越?
年關將至,在一衆車企爭先搶流量、搶市場份額,力保年銷量任務完成的同時,有些車企卻被迫按下了暫停鍵,從哪吒汽車到極越汽車,進入12月這兩家造車新勢力就先後宣佈進入“改革2.0”。其中,極越汽車的突然閃崩,直接引發業界開始思考當下車企應該如何“活下去”,如何有效“活出樣子”來。
極越閃崩令人措手不及
吉利百度終究下場兜底
極越汽車,背靠百度和吉利兩大巨頭,雖然銷量一直比較低迷,直到近幾個月纔有所提升,但它的閃崩仍出乎業界所料。
儘管12月初市場上就有消息稱,極越汽車的主體公司集度已經開始大規模裁員,老員工不續簽,且在年前裁員40%。但很快,極越汽車法務部官方微博登場表示,公司目前經營一切如常。而當時,極越汽車公關部相關人士還向記者表示:“消息假的,我(上)週五還收到了工資呢。”
然而,包括極越公關在內的很多人怎麼都沒想到,一週後公司倒了,甚至連員工社保都沒辦法繳納。就在12月10日,極越汽車被曝“原地解散”,有消息稱與其股東方百度將不再投資有關。12月11日,極越CEO夏一平發佈內部信,並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與全體員工溝通,坦承公司目前正遇到困難,需要立即調整,進入創業的2.0階段。有知情人士透露,夏一平在會議上宣佈11月份員工的社保停繳,如果員工想繳,需要自己掏錢給公司。隨後,市場上就傳出“夏一平跑路”的消息。
12月12日,也就是夏一平發佈內部信的第二天,夏一平現身上海總部辦公室,自證沒有“跑路”,但被衆多員工圍堵要求解決問題,其中就包括社保問題。
之後,全國多地極越門店人去樓空、極越多地門店銷售直播找工作、展廳展車被商場2萬元“賤賣”、多家車企向極越員工拋橄欖枝、極越車主稱ASD高階智駕不能用、二手車商不收極越車……市場上有關極越的負面消息紛至沓來。
慶幸的是,百度和吉利下場“兜底”了。12月13日,吉利控股與百度控股聯合發佈聲明稱,作爲股東將積極協助集度管理層妥善處理相關事宜,一是第一時間解決員工社保繳納、離職員工善後問題;二是維護用戶車輛正常使用、售後和維修保養;三是推進其他事宜的合理合法解決。
12月14日,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發佈微博表示:“吉利會以負責任的態度,採取切實行動,把車的正常使用和售後服務做好。”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羣組總裁王雲鵬在朋友圈表示:“我們已經開始行動,智駕和地圖導航有我們兜底,請極越車主放心。”
百度和吉利在努力“兜底”,但想解決極越汽車停擺留下來的一系列問題,必然需要一定時間。12月16日,夏一平在朋友圈髮長文,承認作爲CEO犯了許多錯誤,稱自己在戰略上沒有做好。融資本該是最重要的職責,卻在早期過於樂觀,沒有預見到資金問題的嚴重性;用人問題也是一大教訓。儘管如此,有添加了夏一平微信的車主在看了其朋友圈這個長文後稱:“沒什麼感覺,只不過是他的一些感慨,沒有實質性的東西。”
除了造車新勢力
傳統車企也面臨雙重壓力
不過,極越汽車的閃崩再怎麼出乎意料,也並非個案。在極越汽車之前,哪吒汽車於12月6日宣佈,因公司戰略調整,張勇不再擔任CEO,轉任公司顧問。哪吒汽車CEO一職由哪吒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方運舟兼任。當日,方運舟發佈全員信坦言目前公司在戰略、組織、管理體系上暴露出一系列問題,發展遭遇震盪,爲此提出了六大改革措施。其中在大方向上,哪吒汽車計劃進行二次創業,立足國內進行全球化擴張。
哪吒汽車作爲和“蔚小理”同一批成長起來的新勢力車企,曾憑藉10萬元級、15萬元級的哪吒U和哪吒V兩款產品,以15.21萬輛的好成績一舉拿下2022年造車新勢力銷冠,力壓“蔚小理”。
但到了2023年,哪吒汽車的銷量就開始下滑,全年銷量僅爲12.75萬輛,與當年的造車新勢力銷冠相比落後了超20萬輛。2024年的銷量情況也未見好轉,前9個月哪吒汽車交付新車85908輛,僅完成全年20萬輛交付目標的43%。並且截至目前,一貫會在每個月第一天公佈上個月交付量的哪吒汽車,已連續兩個月未對外公佈月交付量。
難得的是,開啓“自救”的哪吒汽車,已快速進入重啓節奏,現狀顯然優於極越汽車。當下,汽車行業洗牌持續加劇,“淘汰賽”競爭愈演愈烈。據不完全統計,在2020年至2024年這5年時間裡,有近20家造車新勢力相繼倒下,他們大多都出現了銷量不佳、資金鍊斷裂、經營不善等問題,其中不乏被稱爲“新勢力四小龍”的威馬汽車、“國產最貴電車”的高合汽車等明星車企。
顯然,內卷所引發的競爭壓力也正快速蔓延到一些汽車大集團上。記者注意到,僅是在12月11日這一天,便有三家傳統車企官宣消息。其中,近年在中國市場上發展遇阻的北京現代,再獲股東增資80億元;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董事會成員唐仕凱等,將在2025年合同期滿後退休離任;保時捷中國CEO潘勵馳表示將對保時捷中國經銷商網絡進行動態調整,網點數量從今年初的160家調整至2026年的100家。而再早些,全球第四大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集團換血頻繁,2023年變動10餘次,2024年官宣了6次職位變更,3名高管離職,近期業內知名的“成本殺手”唐唯實也辭去Stellantis集團的首席執行官(CEO)職務。
對此,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分析認爲:“新能源車企面臨的壓力主要集中在資金和技術研發上。儘管這類企業在產品創新和智能化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但由於資金鍊脆弱,特別是在持續研發和擴展生產規模的過程中,融資困難成爲其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其次,智能座艙和輔助駕駛等技術成爲多數新勢力的賣點,但這類同質化競爭嚴重,缺乏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品牌認知,難以實現持續吸引消費者。”
安光勇同時提到,傳統車企的壓力則主要來源於市場競爭的加劇與轉型挑戰,他們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來提升電動化與智能化技術的競爭力,然而在新興技術和創新營銷的嘗試上,其速度顯著滯後,面臨創新和市場推廣的雙重壓力。
車市競爭愈演愈烈
創新成爲生存關鍵詞
不難發現,當下車企都面臨或是做大做強的壓力,或是轉型壓力,抑或是生存壓力,特別是如何才能規避成爲下一個極越,如何纔能有效活出樣子來。無疑,這與愈演愈烈的車市淘汰賽緊密相關。
在談到近年來車市淘汰賽爲何如此嚴重時,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梳理了三點:一是消費乏力,汽車市場增速下降,各大車企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二是汽車技術的更新換代速度加快,車企需要不斷投入研發和改進技術;三是電動車市場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車企需要不斷適應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張孝榮說:“這三點預示着產業由高速發展轉換爲緩速發展,市場格局由自由競爭變爲壟斷競爭,有大量小廠面臨轉型或淘汰。”
至於如何應對,張孝榮認爲,留存下來的新能源車企要加強企業管理和運營效率,提高成本控制和生產效率,要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保持與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要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要加強供應鏈管理和供應商合作,降低採購成本和風險,才能規避成爲下一個極越。而對於有實力的大型車企來說,要活出樣子來,需要提升AI含量,加強無人駕駛技術研發,同時還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進,提高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詹軍豪則認爲,留存的新能源車企應深入挖掘細分市場,如聚焦特定場景用途或特定消費羣體打造專屬車型,形成差異化優勢,強化品牌個性標籤,穩定資金與供應鏈。有實力的大型車企則需打破傳統框架,基於自身技術底蘊與品牌影響力,開拓全新產品線或服務模式,如打造高端定製新能源車型,融合傳統工藝與前沿科技,提升品牌附加值與美譽度,在新能源賽道脫穎而出。
●觀點交鋒
今年車市的競爭非常激烈,但明年汽車出口等業務可能會產生非常多變量。國內汽車廠商必須打起精神,繼續面對接下來的市場變化,打一場持久戰。——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
產業正由高速發展轉換爲緩速發展,市場格局由自由競爭變爲壟斷競爭,會有大量小廠面臨轉型或淘汰。——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
無論是新能源車企還是傳統車企,在面對當前車市淘汰賽的壓力時,都需要不斷創新、優化管理、提升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
新能源車企面臨的壓力主要集中在資金和技術研發上,而傳統車企的壓力則主要來源於市場競爭的加劇與轉型挑戰。——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
留存的新能源車企應深入挖掘細分市場,形成差異化優勢,強化品牌個性標籤,穩定資金與供應鏈。大車企則需打破傳統框架,基於自身技術底蘊與品牌影響力,開拓全新產品線或服務模式。——知名戰略定位專家詹軍豪
■新快報記者 羅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