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旅遊,與警察相處有門道

中國一家遊客瑞典警察粗暴對待的事件近來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如何與國外警察打交道,如何在海外更好地維護自身權益,更是人們思考的問題。到歐洲旅遊探親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一不小心就“躲不了”和當地警察有所接觸。這對赴歐的中國遊客或當地華人來說,也成了一門“必修課”。各國警察有不同的執法風格、執法力度,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有在海外爲華人維權專家建議,和外國警察打交道時,要彬彬有禮,不卑不亢,遇到分歧時可以多留證據,但切忌大聲爭辯,更不要對警察指手畫腳,以免加深誤會,帶來更多麻煩。

正在執勤的瑞典警察

在瑞典:覺得警察不近人情,也要控制情緒

“瑞典警察強調在執法過程中突出程序正義,這本無可厚非,但除了極少數懂得變通的,大多數瑞典警察並不擅長在警察條例規定範圍內靈活使用自由裁量權,因此執法風格顯得略微刻板,從重視情感的中華文化視角審視,瑞典警察執起法來未免顯得不近人情。”在瑞典生活近30年的華人劉波和《環球時報記者這樣開門見山地談起自己的感受。

談到這次中國遊客一家的遭遇,劉波建議,在瑞典出行時因與他人產生衝突引來警力介入後,最好在警察到場後保持冷靜,說明事情緣由,並幫助身邊的老人、孩子控制情緒,因爲哭鬧行爲容易讓瑞典警察產生對當下情形的錯誤評估。

據瞭解,在瑞典,如果你對警方處置不滿,想投訴警察不當執法,警方會在受理投訴後將案件相關信息轉至“獨立公共檢察辦公室”。爲保證調查獨立性、完整性不受干擾,該機構歸檢察機關領導,同時負責處理有關瑞典檢方、法院、議會等擁有官方背景的機構及相關個人涉及的案件,並直接向瑞典總檢察長負責。但“獨立公共檢察辦公室”僅會就警察執法行爲是否符合瑞典法律作出裁決,而不會判斷當時執法行爲是否恰當。

事實上,瑞典“獨立公共檢察辦公室”對警方爭議行爲作出合法裁定後仍引起民憤的事件時有發生。如瑞典《晚報》報道過,2015年3月,一名55歲的土耳其男子被瑞典警方懷疑販賣毒品,在被收押審問6小時後,因無切實證據釋放,但釋放地點卻是林地公墓,理由是該男子“情緒激動且有襲警傾向”。當時該男子向押送他的警察表明身體嚴重不適,但警察卻向指揮中心彙報完其不存在健康問題後揚長而去。10分鐘後,該男子因心臟病死亡。一年後,瑞方調查裁定涉事警員執法過程無過錯,引起該男子家人和土耳其裔社羣的強烈不滿。2017年,瑞典馬爾默市一對夫婦正在廚房做早飯,數名武裝警察突然破窗而入。後來警方發現搞錯地址,然而由於受到驚嚇,家庭主婦流產。對此,瑞典警察僅是道歉而已。

瑞典警察機構隸屬司法部,現有約3萬名警察在職,2015年,爲應對恐襲威脅,瑞典警察局開啓架構整合,將原先21個地區性警局組合成一個統一整體。本次調整在後續過程中引來爭議,瑞典國內一些聲音認爲調整後警方行政效率不升反降,破案率低迷。在難民危機衝擊下,瑞典警力不足的短板也日漸凸顯。今年8月,瑞典警方錯手將一名唐氏綜合徵患者當成毒販射殺,最後的解釋是“涉事警員資歷淺,沒經驗”。

在瑞典,針對中國遊客與華人的偷盜現象十分猖獗,中央火車站、北歐百貨商場及名品街爲偷盜案件高發地帶。有華人發現家中被盜後打緊急報警電話“112”,瑞典警察接起電話後首先詢問“當前是否面臨人身安全威脅”,在確認他沒有生命危險後,警方表示已將所述情況登記在案。但讓這位華人不解的是,直到次日下午警察才上門。

德國:想投訴警察,先收好證據

“警察最受德國人信賴!支持率83%!”這是今年初德國民調機構佛羅薩進行的一項民調的結果。調查顯示,警察再次成爲最受德國人信賴的職業,超過醫生、大學教授。許多德國民衆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們平時見到警察會“敬畏三分”,因爲警察代表着國家的司法,警察執法時,他們一定會配合。

但這只是硬幣的一面。德國電視一臺“美因茨報道”欄目7月公佈的另一份民調結果則顯示:九成德國警察不當執法指控不被立案!這份由德國波鴻大學犯罪學家和法學家魯托比亞斯·辛格爾斯泰恩領導完成的調查報告,分析了2010年至2016年德國檢察院相關機構處理的1萬多起訴訟。其中,2016年德國檢察院共收到2383份針對警察不當執法的訴訟,但最終2132份訴訟沒被立案,立案率僅爲10%左右。而最後受到檢察院正式指控的執法不當行爲僅佔3%。

在德國,有的華人也有與當地警方打交道的不愉快經歷。家住沃爾夫斯堡的黃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去年他到一家電器連鎖店買了一臺電腦,結果發現是返修機,去店家換了一次還是返修機,於是要求退貨,卻遭到店主拒絕和辱罵。雙方爭執不下,店家叫來當地警察,結果警察不由分說將黃先生強行攆出店門,押他到警察局,並盤問幾小時。

在德國生活多年的張先生悲觀地說:“遇到這樣的事,你去投訴警察也沒有用。幾十年來幾乎沒有幾例平民告警察成功的例子。”究其原因,進行相關民調的辛格爾斯泰恩教授認爲,如果警察行爲是合法的,一些指控的確不能立案。而絕大部分德國警察不當執法行爲不被立案調查的原因之一是沒有證據。在調查中,當事警察往往不願作證,指控另一名同事。

柏林資深警察馬庫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德國和歐洲正處於安全危機中。由於警察工作任務重,經常要加班,加上收入不高,特別是年輕警察月薪一般在3000歐元左右,造成警察隊伍人員短缺。因此,如果警察不當執法,高層也不會輕易懲罰。但馬庫斯也表示,警察執法時有許多規定,民衆可以依法監督。他舉例說:“如果當事人認爲警察行爲不當,可在事後投訴。即使只是很小的事情,如警察稱呼‘你’而不是‘您’,都可以構成投訴的理由。”

德國警察執法要遵照“強制程度最低”原則,如對民衆進行身份證件檢查,必須給出具體檢查的理由,之後不能無故就將當事人帶到警察局。馬庫斯說:“在德國,對女性進行搜身時,只能由女警檢查;如果當事人攻擊警察或其他人、反抗或者損壞東西、試圖逃跑、自殘甚至自殺時,警察纔可以將其控制;只有當事人抵抗警察時,警察才能用手銬或警棍等。”

德國警察暴力受害者諮詢中心專家安德萊亞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發生警察不當執法行爲時,受害者一定要冷靜。首先,應記下警察和警車的號碼,找到可能的證人,記下他們的名字和電話號碼。證據越多越好。其次,如果被警察逮捕,除姓名等基本信息外,不要再透露任何其他詳細信息,其間可致電辯護律師或大使館等機構。不要被警察嚇倒,可以拒絕作出任何陳述,不要簽署聲明。如果被毆打或虐待,立即去看醫生,對傷情進行確認。

英國:別怕英語不好,該報案就報

英國警察一向以禮貌恭敬、服務周到著稱,遇到遊客問路,有的還會像嚮導一樣把問路者帶到想去的地方。但近些年,英國警察聲譽有所下降。英國獨立警方投訴委員會的數據顯示,約1/5的英國警務人員曾被投訴,其中有的是因爲態度“粗魯、不耐煩”,有的是因爲辦事不力。究其原因,與英國警務預算逐年下降、一線警察數目減少有一定關係。在英國,現在很少能看到警察還像以前“情侶散步”那樣,男女搭配上崗執勤了。

英國最近幾年的盜竊事件增多,當地警察的應對態度讓人擔憂。許先生生活在曼徹斯特,今年5月裝修新買的房子。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施工的房子被竊賊3次光顧,大量建材和工具被盜。許先生向當地警方報案,結果打通電話後卻被警方“數落”了一通,認爲這種事情不值得撥打緊急號碼,讓警察跑腿。地區警方最後雖然同意受理,但居然爲許先生預約的是一個月後見面,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英國國會跨黨派華人事務委員會2013年用一年時間對全英華人社區發出2500份問卷,調查有關與警察相處的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在不會說英語的華人當中,僅有2%的人表示對警察非常滿意;在能說英語的華人當中,滿意的比例超過80%。報告說,一些華人因爲英語不好,怕麻煩而不願意報警。但實際上,在英國,中國遊客或華人遇到緊急情況或認爲危險的事情,還是應及時報警求援。來倫敦探親的王先生女兒居所後院田間,無意間發現一個鏽跡斑斑的鐵餅狀物體。由於女兒住的地方,二戰期間曾被德軍轟炸過,王先生怕是當年留下的炸彈,連忙給女兒打電話要求報警。不到20分鐘,當地警局就派來4名警員,結果發現可疑物體只是英國市場上早年銷售的一種晾衣設備。虛驚一場,但倫敦警方的效率和耐心,給王先生留下很好印象。

談到中國遊客和華人如何與英國警方更好互動,倫敦華人社區代表胡沛成認爲,首先要更多瞭解自身權益以及警方的職責,不要因爲語言障礙,就回避雙方的交流。其次,要明白英國警方也在利用各種渠道和手段,宣傳自己的執法工作流程,希望能與中國遊客以及當地華人有更好的交流,畢竟社會治安的穩定,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出力。

美國:警察面前別太自卑,也別高傲

在美國學習工作多年、並因長期幫助華人維權而榮獲“大華府2015年度傑出華人”稱號的鐘家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何與當地警察打交道是中國遊客去歐美等國旅遊前需要簡單學習但又非常重要的常識。

鍾家鈺在他的《美國行車寶典》中多次提到華人與美國警察打交道的經驗教訓,比如首先要做到彬彬有禮,不卑不亢。鍾家鈺說:“如果在警察面前太自卑,會顯得軟弱,容易被人欺負。太高傲了,容易觸怒警察。如果外語不夠好,尤其要注意與警察交流時不要引起誤會,否則自找麻煩。”他表示,不要假定警察會歧視你,雖然應該對此有所防範,但不能表現出過分懷疑,除非有明顯證據。遇到問題,需要表現得合作,而不是對抗。如果發現警察有明顯錯誤,當場禮貌地提出,但不要大聲爭辯,不要指手畫腳,更不要用威脅的口吻或手上拿着東西怒氣衝衝地說話。因爲美國的警察可以合法地使用武力。

鍾家鈺還建議:“任何時候,問清楚警察讓你做的事情,如果命令並不離譜,就應遵守,以免發生誤會、衝突甚至造成誤傷。如有不同意見,現場無法說服警察,繼續爭辯已沒有意義,那麼多拍照片、多收集證據,平安離開現場是要點。事後再找專家來幫忙,仍然有機會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