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AI,銀川高質量發展迎來高光時刻
AI會給一個城市帶來怎樣的變革?
“近年來,銀川市大力推廣智能科技產業應用,現已取得初步成效。”11月3日,2020年銀川全球智慧城市峰會人工智能分論壇上,銀川市委常委、副市長李曉鵬如是說。
從智慧政務到智能製造,AI讓這個地處西北內陸的城市釋放出強大動能和無限活力。
未來,銀川將進一步加強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發展,以更加完善的創新體系、更加集聚的創新資源、更加包容的創新環境,爲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全球智慧城市博覽會主論壇召開期間,銀川市政府爲百度網訊、滄州雲圖科技、海樑科技、嬴徹科技4家企業的7輛自動駕駛車輛頒發了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牌照,同時開放出一條體驗路線。
這意味着,自動駕駛正式走進銀川。
2019年,銀川市與百度公司開展合作,結合人工智能、5G、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搭建智能車輛—路測智能系統—中心雲控平臺“三位一體”體系,在西部地區率先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智慧交通產業生態的創新發展。
自動駕駛是銀川市依託AI打造發展引擎的縮影。
它的背後,有個“超強大腦”總攬着整體城市治理。
瞅準人工智能發展契機,銀川市去年高位啓動智慧城市運營管理指揮中心的規劃建設,6月開始建設,8月下旬系統便上線試運行。
隨後,市政府又出臺《關於加快互聯網數字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通過打造高水平互聯網數字經濟產業平臺,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造。
到目前爲止,該指揮中心已經與68個單位的86個系統實現數據連通,建成產業經濟等多個主題場景,協調處置各類城市運行管理問題62萬餘件和市民各類訴求256萬餘件。
對科技產業基礎層發展不斷完善,對核心技術層重點培育,對產品應用場景層積極開放。
銀川AI“聯姻”產業,方向更加明朗。
發展工業互聯網成智能產業重要抓手
那麼,AI技術到底如何賦能產業?
“這是一個大命題,需要深入交流,啓發思路。”銀川市科技局局長韓藩璠說。
本着這一初衷,該局3日主辦人工智能分論壇時,專門將“洞見AI,賦能產業”設爲主題,邀請業內知名學者專家進行探討。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研究員喬飛稱,他目前研究的“傳感—計算”共融體系架構和集成電路設計方法,就是面向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模態、多場景感知需求,可對傳統數字化感知處理體系進行顯著拓展。
而在AI加速進入千行百業的進程中,銀川市早已將發展工業互聯網作爲構建智能產業生態的重要抓手,積極試水、佈局。
2019年10月,共享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建成並投用寧夏工業互聯網體驗中心。這不僅是集中展示寧夏智能製造優秀成果的窗口,還是工業企業雲上推廣的交流平臺。
今年7月,該中心獲批工信部第二批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成爲全國僅有的3個面向工程機械等行業的平臺項目之一。
透過寧夏工業互聯網體驗中心看銀川,工業互聯網前進步伐鏗鏘有力。
銀川華信智的“備值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共享平臺 ”、寧夏哈納斯的“城市燃氣生產運營調度平臺系統”、寧夏凱晨電氣的“凱晨電氣互聯網集成運維中心”、銀川融神威自動化儀表廠的“儀表智能管理平臺”,都是行業級工業互聯網的典型代表。
加快工業自動化發展奏響“四部曲”
基本完成數字化,加快進入網絡化,逐步達到智能化,全面實現自動化。
這是銀川市加快工業自動化發展的“四部曲”。
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市已建成投入運行30多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300多家企業上雲、千臺工業設備聯網,同時培育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28家,自治區級數字化車間17個、智能工廠13個、工業機器人試點示範項目5個。
在不斷守正和創新中,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日漸走深向實。
令人引以爲傲的智慧水利建設方面,銀川市政府、寧夏水利廳與清華大學三方共同成立數字治水聯合研究院,按照“研究院+試驗區+產業園”模式,開展了“水聯網全數字治水關鍵技術研究”等系列研究。
20萬畝數字生態灌區建起來了,寧夏數字治水產業園建成了,“互聯網+農村人飲”等一批全國智慧水利先行先試案例打造出來了,支持23家入園企業開發灌區智能控制芯片、水利信息化軟件,從而加速創新發展。
研發平臺不僅要建,更要用好。
爲幫助企業打通智能改造過程中的堵點、難點和痛點,銀川市今年還爲100個規上企業提供了智能化診斷服務,並計劃利用3年時間,推進全市規上企業智能製造診斷全覆蓋。
“目前,科技局已經聚集國內人工智能產業型專家資源,將定期組織交流活動,爲推動本地產業升級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韓藩璠表示。(王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