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村拚經濟文創 屏縣打造希望水都

記者黃正忠屏東報導

魚網紗窗變身希望提袋鱈魚香絲化身求運籤詩、創意餐墊成可以邊吃邊看,在地漁家農民工廠小鋪合力,將漁村文化融入創意美學,把平凡的農漁產品,變身火紅的文創品,用創意點亮新水都屏東縣政府今年特別委託臺灣創意產業發展學會,以新園東港林邊、佳冬等四個鄉鎮重點地區,透過慢食、慢活與慢遊等三大主軸,推出8條希望水都慢遊行程、30道水都廚房料理以及6件文創品與創意包裝,讓遊客體驗傳統漁村之外的人文況味飲食好味及創意趣味,打造「希望水都」的全新意象。屏東縣長曹啓鴻強調,農漁民向來是弱勢的一羣,爲扭轉劣勢,因此屏東縣政府經濟部爭取經費,轉守爲攻,跨領域行銷臺17線上的水岸鄉鎮,讓遊客看走入巷弄間,看到黑鮪魚以外的東港及黑珍珠以外的林邊,從料理中裡咀嚼漁村特色,在巷弄間感受農村的悠閒,藉此讓漁村展現新風貌。縣政府研考處處長林淑惠指出,將把這些研發成果,以合作或授權等方式,適度導入給有意願承接的店家,藉以帶動地方發展。手繪藝術家編織創作者家居設計師等創意團隊,走訪漁村文化、田園風情客家老屋,從「希望水都」的意象出發,延展出一系列文創品及創意包裝。這一系列的文創品以「希望袋」爲主要代表,這款手提袋是以魚網爲發想概念,取其臺語「希望」的諧音作爲水都的希望袋,這款提袋以漁網布匹材料,搭配皮雕吊飾網袋上掛着小魚,使用後清洗方便,袋內搭配一款彩虹魚的鑰匙零錢包,透過紗網隱隱透出,代表這是「有魚」也是「有餘」的好袋。(新聞來源民衆日報